对话刘正云——南大MBA09秋B班与石林集团面对面
石林,南京家居建材界的一个传奇。刘正云,28岁就接掌石林帅印的年轻企业家,南京商界一个光芒四射的领袖人物。11月21日下午2点-5点,南京大学MBA2009级秋B班的20位同学,来到光华路2号石林家居装饰广场6楼的石林集团参观学习,并与石林集团董事长刘正云进行了2个多小时的对话交流,享受了一场闪烁着智慧之光的思想盛宴。
众人猜想中的刘正云,应该会比较威严,高傲,不太容易让人接近,有点高高在上。但是,真的见到刘正云时,大家心头所有的疑惑都一扫而空。
他提前在石林集团等候大家,笑容满面,热忱地欢迎学弟学妹;他介绍自己11年前在南大MBA就读,笑称自己现在是“后MBA”或“MBA后”,同时对南大MBA寄予了情真意切的关心和希望;他自嘲地说自己是富二代,谦虚地把创办石林的功劳归于父亲,而对自己将石林发展壮大的贡献轻描淡写;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传授人生成功的经验,坦陈地回答每一位同学的提问;交流结束后,他送大家到电梯口,并与每一位同学握手……
大家感觉,面对的并不是一位高高在上的老总,而是一位亲切的学长,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因此提问也特别踊跃,以至原定4点半结束的交流活动,一直拖到了5点钟。
实际上,刘正云这次正是以南京大学MBA2009级秋B班校外指导老师的身份,与同学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许多同学都在现场,叫他“刘老师”。这次与刘正云老师的交流活动,也是南大09秋MBA各个班级中,首次与班级校外指导老师进行的互动,因此受到南大MBA中心的高度重视,MBA中心副主任胡峻老师也亲自参加。
“刘正云老师是我们南大商学院的杰出校友,他所在的98春经贸委班也是南大历届MBA生源最好的,当时的录取分数线也是全国最高的。”胡峻表示,刘老师是一位儒商,他的创业经历和思想非常值得同学们思考和学习。
韩琪、王莹、周小强、裴朝晖、葛友志等同学也在交流结束后纷纷表示,这次与刘正云老师面对面的交流,让大家了解到石林当年筚路蓝缕的创业史、传奇性的发展史以及目前新石林以家居连锁、商业地产和住宅地产为支柱产业的多元化企业战略,也了解到刘正云老师是一个视野开阔、知识多元、颇具文化内涵、极富魅力的人物。
最后,大家跟刘正云老师和胡峻老师合影留念,班长韩琪还代表全班同学向刘正云老师赠送了一件镌刻有“企业长青——刘正云老师留念”的碳雕作为礼物。大家希望今后还有机会再到石林集团学习,并跟刘正云老师做更深入的交流。
坦诚建言:
南大MBA应加强游学和实践,知行合一
“今天非常欢迎大家的到来。”刘正云开门见山地说,“作为学长,我比大家要早11年半,进入南大MBA就读。我是1998年春,你们是2009年秋。这11年半、接近12年,也刚好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而从现在到以后,也将是很好的发展时期。”
他高度评价“南大商学院在全国处于前列”,同时表示:“现在长江商学院、中欧商学院发展非常快,吴敬琏也任职中欧商学院。南大商学院也要加快发展,尤其是管理科学,跟实践紧密结合,两者应尽可能同步,知行合一,这是当前的方向。”
在具体给南大商学院的建议上,刘正云说:“商学院学生在市场上很行,但搞政治不行。在中国做生意,也有许多潜规则。南大商学院应加强学生的游学,与企业多接触,多结合中国的现实。”他也希望同学们通过南大MBA建立一个共同文化,多跟企业交流,求得进步。
在回答吕庆玲同学的提问时,刘正云还表示:“我欣赏聪明、勤奋的人。现在这个社会,很多时候钱不能解决问题,是智慧解决问题。”
介绍企业:
挤垮国企,全面扩张,石林将进军一线城市
作为全国著名的“家居建材大鳄”石林集团的董事长,刘正云向同学们介绍了石林的发展史。
“石林是我父亲创办的。他从乡镇企业做起,1984年开始做个体、私营,从最传统的生意开始,做建材,后来跟上经济发展。我是1992年开始接手、学习,从建材做到很多方面,大卖场,品种齐全,曾经有几年是24小时营业,质量也抓得紧,挤垮了同行的国有企业。今天已发展成为大型家居卖场,还在做住宅和商业综合体的开发,要引进酒店、餐饮、文化、娱乐等设施。”刘正云介绍,在石林等南京本土企业的冲击下,百安居等外来家居建材企业也开始撤出中国。
他说:“现在我们所在的光华门石林家居广场是6万平方米,卡子门店是9万平方米,下一步是20-30万平方米,后期则是30-50万平方米的商业综合体,将来要引进电影院、餐饮、娱乐等设施,是综合体,单体投资就要10亿元以上。”他开玩笑说,做综合类商场占地大,而现在中国房价往上涨,使得大家又重新回来“圈地”,“做地主”。
刘正云谦虚地表示石林目前只在南京发展、没有走向全国,是因为胆小:“我们是胆小一点,但是将来肯定要扩张,要进军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现在要做好前期准备。”
既然未来几年决定扩张,那么石林有着怎样的发展预期?刘正云坦陈压力非常大:“南京现在的GDP是3000亿,从现在再过六年,2015年南京GDP要超过1万亿,那么年增长率要达到20%。所以如果企业年增长率达到20%,这是应该的。而根据二八定律,石林这种大企业应该算二,有规模、资源等各种优势,所以应该每年都有100%的增长,这种发展压力是很大的。”
尽管对石林的自我要求非常高,刘正云还是很有信心的:“石林一直在不断升级和演进,我们由原来做建材升级为商场管理,现在是投资产业流通。三驾马车中有一驾是消费,这就离不开消费设施……现在仍然是非常好的时机,因为经济大发展。”
在回答同学提问时,刘正云还透露,近几年他在企业收购和并购上的运作上越来越成功:“我们完成了三次收购和并购,我都很有感觉,越做越上瘾。可以说,我买东西是很有水平的。但我不买股票。”
虽然不买股票,但他却准备在石林旗下成立商业管理公司,准备上市,进军资本市场。这样的雄心壮志,这样的灵活性,使得石林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更加具有差异竞争力,发展前途也更为人们所看好。
聚焦业界:
增值税发票1年2亿成本,百安居竞争不过本土企业
刘正云还根据石林与百安居激烈竞争的经验,特别建议大家学习、研究财务和税收,因为这对企业管理至关重要。他说:“英国的百安居进入中国12年,进入南京10年,当时大家都说狼来了,但现在百安居已开始从中国撤退。去年百安居亏6亿,今年到目前已亏8亿,同时欧倍德也开始撤。其实百安居有很多优势,集中采购和配送、品牌化等,是非常强劲的对手,但它遇到这么多中国本土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遭到很大的挑战。其中有一点,百安居需要跟下面每一个工厂开增值税发票,一年就是2个亿的成本。所以它在成本上仍然竞争不过我们。”
胡峻老师非常赞同刘正云的观点,他认为百安居等外企抵不过中国本土企业,也有文化上的原因:“其实不只百安居、欧倍德在中国亏损,沃尔玛在日韩等国家的扩张也失败。在流通领域,剩下来的基本上都是本土企业。因为它们的优势,我们本土企业可以学。而对很多外国企业来说,合理避税是个大问题。同时,很多外企实行工资双轨制,中国员工的工资要比外国员工低,这种待遇落差长期下来很影响士气。”
答同学问:
家族企业应实行分拆式,独立发展
听了刘正云老师的精彩讲述,李颢、裴朝晖、吕庆玲、周含利、张祎峰、王海英、韩琪、王莹、李子墨、葛友志、孙磊等许多同学,都争相向刘老师提问,涵盖企业信息化建设、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商业地产开发周期、企业闲置资金如何管理、家族企业优劣势、如何处理生活和工作关系等各个方面。
刘正云耐心地一一作答,把自己的看法和经验与大家分享。比如他坦陈石林是个家族企业,有优势也有弊端,但做得好就能扬长避短:“家族企业对于管理上的影响有很多,随着企业的逐步发展,家族企业应该是分拆掉,各人独立发展,但相互支持。我有姐姐,也有妹妹,就是实行这种分拆式。你看张近东做电器,张桂平做地产,但他们也会互相在对方项目上有投资。”
关于个人的工作与生活,刘正云说:“社会、家庭、工作等方面,有很多问题,都需要不断学习。”又说他对女儿的教育是“顺其自然,只要她快乐就好”。
南京大学MBA09秋B班
撰文:李子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