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绿坝事件:信任比诚信更重要

(2009-06-14 21:45:39)
标签:

it

    按照目前的势头,“绿坝”事件很可能会和厦门市民散步一样在各种年度事件评选中占据一席之地,其本身也将成为网络的流行词汇。事情发展到如今这个地步,网民的强势反弹已经出乎政策制定者的预料,表现之一就是政策出台过程中的一些瑕疵被放大地猜测:放大并不可怕,对种种细节无限制的猜测和传播才最让政策制定者恐惧,如果能预判到今天的情况,他们肯定准备得更充分。

 

   “绿坝”事件之所以发展到如今的地步,按照传统官方的口径,是因为“一小撮境外媒体的炒作和大量不明真相的群众被蒙蔽”。可是这样的话连政策制定者自己也不相信。事情到底是怎样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呢?整个社会的信任缺失恐怕才是“罪魁祸首”。

 

   整个事情的缘起就是不信任:人民的政府不相信人民具有自我管理的能力,他们认为,所有网民、甚至电脑使用者都是未成年人,只有从这一判断出发,才会推导出所有电脑都需要预装绿坝软件的结论。事情的发展也是被不信任推动,由于对公众的不信任,虽然政策部门按照政务信息公开法披露了最终结果,但是整个政策制定过程都笼罩在一团迷雾中,被少数“精英”控制。事情的结果也不出意料地被不信任所主导,出于对政府的不信任,网民选择了抵制和群相鼓噪。

 

   事实上,网络上的这种不信任只是整个社会信任缺失的反映罢了。各地上访不断与拦访无所不用其极,政策制定和出台的出尔反尔,各种统计数据的比重就轻和有意操纵,一点小事却会酿成群体泄愤事件,对正义和道德的冷漠疏离,整个社会的犬儒化和唯利是图,所有这些构成了一个失范社会的拼图。

 

   政府当然也看到了这种信任缺失对整个社会的巨大破坏作用,但是却开出了“诚信”这样一张药方。在此次绿坝事件政策制定主导者中央文明办操盘的八荣八耻中有这样一条,“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而无论是征信系统建设,个人信息联网还是手机实名制、网络实名制,都是要求百姓诚信,但是,诚信就能导致信任吗?

 

   在作为整个社会最后担保人的政府不愿意承担起自身诚信责任的情况下,空言诚信岂能建立起社会的信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