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运营商陆续公布一季度的用户发展情况及部分财务数据。中国移动一季度的用户平均ARPU值由去年同期的83元下降至73元,成为最爆炸性的新闻。虽然预期电信业重组会给中国移动带来更大竞争压力,但是如此下降幅度还是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料,这是否意味着电信业价格竞争出现失控的迹象?笔者认为,还不能这样看。
首先,应考虑移动通信的用户结构变化导致的影响。去年,我国移动通信用户已经突破6亿大关,随着移动通信普及率的上升,越来越的中低收入百姓分享到我国通信业发展的成果,这集中体现在农村移动通信的快速普及。而中国移动由于巨大的用户规模,大量吸收农村用户,其新增用户中,农村地区用户的比例已从两年前的约50%增长到目前的约60%。
其次,应考虑我国电信业综合资费下调的因素。我国电信业综合资费近年来不断下调,2003年到2008年,我国电信综合价格水平分别下降12.6%、18.7%、11.2%、13.2%、13.6%及11%。但是随着价格弹性的丧失,资费下调对于话务量的激发作用却越来越小。中国移动在财务说明中也表示,ARPU及每分钟使用量平均收入继续下降,同时话务量则“得到一定激发”。
再次,还应考虑漫游费下调这一特殊因素。去年初,我国举办了手机漫游费听证会,由于营销及业务准备,漫游费下调的资费套餐大多在一季度后出台。由于中国移动占据了中国高端用户市场约80%的份额,而这部分人群恰是漫游费使用较多的用户,这给中国移动的ARPU值带来了显著影响。
此外,国际经济衰退导致的我国失业率上升、企业通信开支削减等亦对中移动的ARPU值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最后,才是电信业重组导致的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因素。事实上,去年12月中国电信以“天翼”品牌进入移动通信领域后,有意识坚持聚焦中高端市场的差异化发展策略,并未采取过于激烈的价格竞争。由于用户规模较小,通过不断“撇出”低端客户,中国电信的ARPU值一季度甚至保持在稳定水平。而中国联通由于业务整合,尚没有大规模启动新营销活动。
综上因素,低端用户的涌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还只是开始,因此,中移动用户平均ARPU值下降的长期压力仍然存在。要抵消语音业务收入下滑对ARPU值的负面影响,中移动必须不断进行服务升级,而更高带宽的网络则是这种服务升级的基础。事实上,我国通信业唯一ARPU值上升的业务——中国电信的固定宽带业务——正是通过提供更高速率服务实现的。
此前,中国移动曾通过彩铃、WAP等数据业务的发展,维持ARPU值的稳定。但是,由于受到2G网络访问速率的限制,一些业务并不能给用户带来特别好的体验,典型如WAP。中移动的ARPU值巨降,鲜明体现了电信业技术与需求双重驱动的行业特点。只有建设、运营好3G,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