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慕容 图/网络
写这主题源于和闺蜜一个短暂对话,姐的暴脾气就被勾搭出来了,霎那扪心自问是不是自己男性特质竞争感在作祟,管它呢,写了再说,若你觉得此刻心理平添莫名烦躁可以不往下看,因显然,这篇文章兴许会让某些男同胞略不爽,声明,姐不是女权主义着,而是有点2
一、现象学告诉我们的是:97年学习心理学偌大的教室男性比例四分之一弱,有合影为证,四排,最后内排不到10个男人,以后参加无论什么培训,比例只少不多,而台上的老师男性比例到多点儿,台下的女粉丝比比皆是
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姐也渐渐觉得心理咨询圈子里男人存在是个很微妙的事儿,似乎比任何圈子都微妙,理由如下(请允许姐貌似很有条理的说这事儿,因怕控制不住自己混不吝的劲儿,条理能帮我收着点儿)
1、从讲台背后的老师角色说起,至今活跃在“教育”“培训”市场上的前辈显然男性比女性多,有照片为证,以中字开头的经典系统课程主席台就坐的老师性别比例一目了然
2、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说,我们到底是爱精神分析,还是爱讲精神分析这个人,还是需要这样一个人完成无意识的某种情结,而这情结,支撑着国内心理咨询培训市场,换句话说,有利于大家身临其境感受什么是移情、反移情、设置、以及把八卦赋予心理学意义
3、生命不惜,八卦之心不死(弗大爷性欲力比多理论的活现)学心理的男人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多半都细腻而敏感,搞好了就是个“情种”,搞不好就是个“情圣”(姐不担心被拍死,只担心说的不够直白),再不济也是深谙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倾听、愿意付出,善解人意型的男人,而这样的男人,势必是女人理想化投注的对象
三、任何行业恐怕都没有心理咨询圈子里对男人的“渴望”之明显、明确、明目张胆了,以各种招募广告急需男性为证,往往一个小组或活动男人寥寥,让众多女人兴趣寡然,差一点儿就搞成了某女性社团
四、话说男性的优越感会不会在这样的环境里被强化?姐不厚道的说一句,这是必然的,不然,这男的就不正常,不管他的性取向是什么,被簇拥和欣赏、崇拜、信任、依靠、托付、甚至争夺,没人不舒服的,当然了,跟女人混久了各种麻烦也接踵而来,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得到与付出的等价吧
五、也不能把男人们想的都太那个,也有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很好的人,知道在这个圈子里发生的所谓感情恐怕都是“症状”的变形,于是可以全身而退,而留下女人们在爱恨交加里成长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