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间性心理治疗第二阶(北京)课堂笔记(一)

标签:
主体间性相遇共情人本觉知分享杂谈 |
分类: 学习笔记 |
文/慕容锦悦 图/网络
后自体心理学:主体间性疗法
授课人:徐钧
20120224
●
“怎么听别人的”
●
●
咨询工作中的互动:
第一个阶段:听来访者的
第二个阶段:对方是否听到我的?
第三个阶段:彼此听到
―――学习部分:
一、复习上次课程:
(一)self:
――自体的虚弱感:当众告知自己丢脸的事情,很难做到,低血糖
――(科胡特)泛指那些自体虚弱感有关的,性变态,倒错,抑郁,无意义感
――健康的自体:信心感、胜任感、充实感
――三个纬度:
● 夸大自体:自体感觉好,希望获得他人肯定
n
n
n
――边缘性人格:寻找伤害自己的人,相处中逐渐发现别人伤害自己,最后受伤
将虚弱的自体投射到外面,无法共情自己,关系失败
● 理想化自体:寻找一个更强有力的人或团体,来获得自体的充实感,理想榜样,可以支持自己,对一个人很重要
――多包容,理解,抱持,不害羞,进入对方的感知,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
――彼此认同后,治疗师会感觉力不从心,累,中性反应来访者
――通过互动建立理想化目标,去理想化,会认识到治疗师不够完美,恰好的挫折
――镜映需要被肯定的部分
――承受自恋的失败
● 密友移情:
――恰好的挫折不是创伤性挫折:会让来访者适应性提高
――辩证性治疗,主体性出现后修复自体性,很好的生活
1.
2.
3.
讲课内容
上午:
一、什么是主体间性:
l
l
l
二、Stolorow,后自体心理学发展的重要人物
叙事人格理论
自体心理学的三个走向
n
n
n
三、历史发展:不同的主体间性形式:《转变中的心理治疗》在翻译
● 我们如何理解一个人:
n
n
n
n
n
四、精神分析的发展和批评
n
n
n
五、元理论
提问:是否要对来访者进行解释?
答:只是呈现来访者的语言,体验,解释包涵的信息,共情,特别重要,如没有情感连接,尽量不要用解释
六、主体间性:发展心理学
n
n
游戏:两个人互动手动,一次说话,一次不说话,交换位置
感受:用语言和不用语言的差别,主体间性的感受,治疗师怎么跟随来访者,怎么互动,训练同频性
七、弗洛伊德案例:狼人的叙事
n
n
n
n
n
n
n
八、发展心理学:体验与语言
n
n
九、发展心理学:理解与覆盖
n
n
n
n
什么感觉是什么感觉?
下午:
提问:自体虚弱感:精神能量弱
神入:同理,台板翻译,大陆目前用共情,科胡特用共情做治疗
练习:春-慵懒的生机,蠢蠢欲动
夏-灼烧、缓慢、停滞
秋-脚在地上
冬-呼吸中的冷静
目的:身体的感受性
电影《危险疗法》片段
镜像神经元:哺乳动物,灵长类动物普遍存在
治疗时受到后台影响,背景
练习:我不知道生活将如何过,反正我最近有些郁闷
身体感觉:沉重、肚子和胸口紧缩,微微的疼
情绪感觉:迷茫、纠结、茫然、矛盾,
作回应时要依靠自身的感受
推荐阅读《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务》主体间《言语与象征》《心理治疗的革命》《主体间心理治疗》
十、恰好的回应
n
n
n
十一、隐形飞行模式
n
n
n
n
l
l
课下练习:两个人,一个非创伤真实话题,一个人说,另一个人倾听,不加工,只是反射对方话语,让对方一直保持在自己的体验里,让自己和感觉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被感受淹没掉。
一个层面(说者):捕捉自己感受的能力
另一个层面(听者):训练倾听
追踪体会、追踪自体、和体会相关的反馈,帮助其发展和自己的关系
客体关系流派:好坏两个方面都回馈給来访者
理论反移情:治疗师过度执著于自己的理论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