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简单的修行,不简单的正念——有感于卡巴金正念工作坊

标签:
转载 |
分类: 转载美文 |
可究竟什么是正念呢?
正念,就是如其实际的明了当下的心、身状态及其变化。
单从字面上理解,今和心结合到一起成为"念"字,即心中经常想到当时做到的或看到的事情。可要做到这一点岂是轻松地说说而已。课堂上,卡巴金博士教授了很多看似简单易行的方法,例如坐禅、行禅、静食、正念瑜伽等。我们期望借助这些方式锻炼自己的觉察力,对于自身当下的专注力。可惜,我的静行如行尸走肉;我的静心,心身分离,无以承载。
正念,就是对这些心、身现象不加评判的了了分明。
训练过程中,我脑海中涌现的烦乱思绪竟像被罩在玻璃瓶里的苍蝇胡乱地碰撞、冲击和挣扎。一种无法驾驭的慌乱和烦躁油然而生。紧接着,内心会有一种自责的声音,人们在面对挫折时总习惯用评判令到自己掉入到自我否定的怪圈。怎能不加评判呢?我们从小就是在别人的评判中成长的呀。“这样做对吗?”“我的想法是不是太奇怪了?”“老师,你能给我一个答案吗?”……学员们急切的希望得到明确的回应,而回应竟是对自身价值的接纳或否认。我们生活的多么没有力量,那是因为我们自身力量的缺乏。
体验让我终于发现要专注于自身是多么多么困难的一件事。难!是因为我们将本应用于自身的精力消耗在外界。我们的行为被动地受到了他人的驱使、利益的驱使、关系的驱使,而绝非自身真实的需求。于是,压力就在这种盲目奔波的状态下日益徒增。
若要减压,或许我们先要允许成为自己,认识自己,才有了对自己的接纳和关爱。一个能爱自己的人,才有了将视线聚焦于自身的能力。而一个有了爱自己能力的人,才能尝试着将这份关爱推己及人,并最终拥有真正的慈悲心。
修行的各种形式无非都是为了一个目标——觉察自身、关爱自身。正是因为这份觉醒的难之又难,才需要从生活的各个层面加以训练。因此,生活本身才是真正的,可以践行的修行途径。
知识拓展:
正念在产生后,在亚洲地区,特别是东南亚被广泛传授,它在传承中因为地区和文化的原因逐渐演化为正念禅、禅、大手印等多种形式,但本质是相当一致的。
正念的练习和正念的广泛运用,包括正念在焦虑、抑郁、疼痛情况下的运用,同时包括如何创造性的运用正念在婚恋亲密关系、亲子关系、衰老、死亡等方面。(引自:徐钧《什么是正念》)
2011年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