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片原野

标签:
原野北京人艺杂谈 |
分类: 心情随笔 |
“走,金子,我带你去那黄金子铺地的地方”仇虎给金子描述了一个衣食无忧,没有压迫,自由自在的世外桃源,与其说是那个年代普遍人们都有的幻想和憧憬,到不如说,人们靠着这样的想象支撑自己活下来。
富人有富人担心的东西,比如家产怎么能不旁落他人,花最少的钱取得最大的利益,不惜将结拜兄弟一家赶尽杀绝,时刻担心自己的儿媳妇红杏出墙(焦大的妈妈知道金子是怎么嫁到家里的,自然多了份担心和排挤,因为她更害怕有人来寻仇)死去的焦阎王身上凝缩了这些招人恨的特质,成就了仇虎的复仇。
焦夫人眼瞎,心眼儿自然多,心狠手辣也是被生活逼迫出来的,她知道多行不义必自毙,所以难以睡个安稳觉,但作为母亲,她爱儿子,爱孙子,希望儿子永远长不大,娶个媳妇视为洪水猛兽,她把对青春的缅怀和留恋,对生命逐渐老去的恐惧全部投射到了金子身上,她语言刻薄犀利,不断言语和身体虐待儿媳妇,只有这样才能缓解她的不安和害怕。
焦大在这么复杂和充满仇恨的事实面前,浑然不知,保持了仅有的纯真和敦厚,他的窝囊和退缩,让他在金子面前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在母亲面前敢怒不敢言,在仇虎面前棱可以吞下自己被带了绿帽子这口恶气,他的性格是这里面最温吞、让人恨不得抽他几个嘴巴的可气和可悲,是的,这部剧里面,都是悲剧性人物,但都悲的角度不同,他被妈妈保护了一辈子,用金子的话说:“你真应该再小点,继续在你妈怀里吃喳儿”。但他本能要长大的,内心里一定有冲突,但他不知道如何表达,怎么找到一个空隙让他喘口气,终于仇虎担当了给他结束这一切的机会,死亡也许对他来说是最好的解脱。
命运的轮子推着仇虎回到曾经生活的地方,和心爱的女人偷情,好像这个偷情也是对仇人的一种报复,相信他充满性能量的背后是那个巨大的愤怒和仇恨,金子的温柔乡让他暂时可以忘却过去,但不能将他的仇恨拔去。愤怒就象一只老虎吞噬了他的心智,也象舞台上的荒草一样长满了他的心,它们充满生命力,不确定性,象征人被内心不可言状的纷乱思绪统治,最后,他报了仇,理由很充分,但他不快乐,不能释怀,带来的不是放松,而是极度的恐惧,最终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毁灭是这部剧的主题,如果自救不可能,就走向极致的死亡。
金子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身为女人,妖娆的背后是无奈和抗争的冲突,是向往被爱和爱人的本能,拥有注定被世俗评价系统无情谋杀的悲剧命运。
曹禺不到三十岁就写成了《原野》,何其神奇,他洞察世间万象,人性内涵的能力超人一等,几个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错综复杂的关系让这部剧经久不衰,狂野中不乏浪漫情怀,对世俗的挑战和无奈让一个又一个人跌入无法自拔的命运之轮,彼此推着往前走,各自成就着毁灭的使命。
《原野》被拍成过电影,电视剧,依然觉得话剧更震撼人心,矛盾冲突更集中,而其他形式为了满足相应形式的需要将故事讲的懒散。今天,当我坐在北京人艺的剧场里看舞台上的这些人物时,那种敬畏和感动油然而生,入场提醒的轻柔铃声,都可以让我感觉舒适,大家不约而同因为一段经典而来,因为一些严肃认真,又充满激情的演员而来,更为了心底那份对话剧的热爱而来。
该说演员了,濮存昕,这个名字是我青春时期的一份爱慕和崇敬,他的话剧《李白》、《雷雨》《古玩》《茶馆》《风月无边》《阮玲玉》我都看过,喜欢他的声音和肢体语言,从而更喜欢戏剧舞台的魅力,它可以将一个人的灵魂放置在一个相对封闭但无限扩张的空间里,通过演员具有穿透的声音传遍整个剧场,随着人物的命运跌宕起伏,特别是谢幕时候,那份庄严和温暖,让观众和演员浑然一体,彼此惺惺相惜。
徐帆,北京人艺的当家大青衣,她演的阮玲玉让人印象深刻,转战影视剧也是成绩斐然,嫁了个中国家喻户晓的老公,家庭生活的一把好手,她不属于那种张扬的人,这一定和北京人艺的传统相关,踏踏实实做人,老老实实演戏,戏比天大,这回的金子让我们依然看到一个用心演戏的人,特别是那声结束时沙哑的呼喊,是一个女人对命运的最后抗争。
胡军,《新天龙八部》让人们看到一个铁汉形象,和《蓝宇》截然不同,这是演员塑造形象的能力呢,还是一个男人成长的必然呢?我想后者的可能性更大,然后到最近的《金婚风雨情》《风语》,他逐渐在呈现自己,也呈现用心塑造的类型不同的角色,再到仇虎,看着他在舞台上充满力量和张力的表演,很过瘾,他将一个男人饱受愤怒折磨无法自拔,在爱恨之间纠结的内心活动刻画了出来。
高倩(焦母的扮演者),不太了解她的背景,但演的很好,将封建制度下封建家长诠释的淋漓尽致,曹先生的台词入木三分,可以衬托出人物的性格和内心活动。
最后说舞美,灰暗的背景下金子总是穿着鲜红的衣服,很耀眼和刺目,就象她的存在,在那个年代注定是不被接受的;逃出黑森林找水那段,舞台上竟然真的出现了一汪水塘,仇虎按着特别设计的木板举着金子饮水,让我感觉无比欣喜,但更心疼他们的处境,他们对感情的饥渴,对公平的渴望,对自由的向往都放在了金子那一捧中,但希望转瞬即逝,预示着悲剧结尾。
花近三个小时体验经典戏剧,生命中有多少三个小时可以如此震撼和感动,因此,感谢所有为这三个小时而工作的人,不管故事和现实生活相差多少年,对人性的思考永远都存在,尊重历史,哪怕它让人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