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谁看过这篇博文
加载中…
正文 字体大小:

《爱出色》引发的文字

(2010-12-18 09:55:56)
标签:

影评

爱出色

娱乐

分类: 换个角度看电影

文/慕容锦悦 
   
  这部电影套路有点象《时尚女魔头》,一个纯情实习生的爱情,职场之路,和老徐的《杜拉拉》有相似之处,都是反应时尚界的生存之道。所以,少不了奢侈品,俊男靓女,性等元素。看完以后,到是我想到一些别的,和大家说说,是关于我的观影心路。 
 
   
  带我走进电影院的是爸爸,他是个热爱生活的人,特别喜欢带我玩儿各种好玩儿的东西,于是很小我就跟着他看电影,这个习惯被我保留到现在,从五分钱、两毛钱、十块钱一张的电影票一直看到现在的好几十块钱动辄上百的大片时代。可以说是久经影院文化,电影院从开始的铁质椅子,到后来软一点外面包裹着红色绒布的椅子,有阵子电影院里有“鸳鸯座位”,那时就觉得特别“色情”,好像坐那里的都不是什么好人,其实是给情侣提供卿卿我我的场所而已,挺好的尝试,不过没过多久就销声匿迹了。一直到现在高靠背舒适度很高的座位,我尝试了所有电影院的座位,它的变迁也佐证了中国电影的发展,老百姓的“屁股”舒服了,自然愿意多来,多看,当然,电影吸引人更重要。 
  在那个离家很近的电影院看了快二十多年的电影,然后爸爸单位分房子,我们搬走了,但看电影还是回到那里,换个地方觉得不舒服,那是我对电影建立感情的原发地,就象初恋的情人难以忘怀,还记得轰动一时的庐山恋、少林寺、妈妈再爱我一回、敢死队、数不胜数的经典电影,那时候看电影谈不上多奢侈但绝对算得上时尚风向标,如果哪个时兴的电影没看,会感觉跟不上时代了。 
  后来由于录像机、vxd、dvd、网络的出现,人们很少走进电影院,娱乐项目多,大家的精力分配出去没有人关注电影了,再说,电影票价从几块一下子涨到几十块,开始时人们难以接受,也是阻碍大家看电影的原因之一,关键是,没有好片子,更别说进口大片了,即便中国市场再大,那个时候谁都不敢尝试,恐承担不起支出和回报的失衡。老百姓的娱乐首选变成了录像带、卡拉OK、VCD、DVD、从而盗版光碟应运而生,港台、欧美、日韩的一线影片在家就能看,谁还想花钱去电影院呢? 
  我曾经一边感叹自己是否从此就和影院“绝交”了一边保留着对电影的爱,时刻关注,理性判断着。然后随着墙里开花墙外香第五代导演的出现,让我看到了一些希望和曙光,他们的电影视角独特,内涵深刻,表现方式充满个人特色,从开始的红高粱、黄土地、菊豆、活着、霸王别姬等不胜枚举,只不过,国内的观众都是在电影国外获奖后才知道、关注,赶紧去找碟来看,有的影片到现在都没有在电影院公映过。 
  这个微妙的现象出现后不久,电影市场开始慢慢复苏,“贺岁档”这个名词的出现可以说带动了沉寂多年的观影意识,破土而出的冯小刚占尽先机,一系列贺岁影片的出现培养了观众在节日前看电影的习惯,他的电影不沉重,充满京味调侃和讽刺,王朔的语言风格得到了挺好的表现,葛优也从此走上了电影这条康庄大道,从今年一个月有三部他主演的电影到了巅峰状态,他和冯小刚的合作可以说天造地设。 
  中国电影人一定睡觉都在想怎么把观众请回电影院,电影是他们的生命,观众更是维持他们生命的心脏,心脏不跳了,他们活着的意义也就不大了,于是,开始和国外院线合作,全球同步上映大片的方式深得人心,一方面说明把对了脉,即便这是人家早已摸的透透非常成熟的方式,但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新鲜的象刚摘的葡萄,那水分一旦碰就咕咚咕咚的流。另一方面沉寂和羞涩封闭了很久的中国电影市场,就象新娘子头上的红盖头,新娘子忍受着对外界的渴望蠢蠢欲动,一旦揭开一定如饥似渴。于是,我们看到了零点首映的爆棚,大家愿意掏腰包来看电影了,价格已经不是阻碍的关键因素了。 
  我是北京人,越来越感受到这里不仅仅是经济、政治中心,更是文化和娱乐中心,这三十多年眼看着影院从热闹、萧条再重新热闹起来,电影屏幕从开始的几块到现在的上百块,看电影已经成为人们业余时间特别好的娱乐项目,好的电影还能掀起热议的浪潮,同时也成为时尚的代名词。 
  从07年学习心理学开始,看电影时慢慢会发现以前看不到的东西,那就是电影要表达的更深层的意义,当然,不是说,每部电影都是一部心理剧,但,一定都具备心理背景,编剧、导演要通过人物传达出一种他们自己认同或者能引起他们思考的生活方式,决不是为了娱乐而娱乐,白花花的银子砸下去绝不是为了听响儿的,除非这人和钱有仇。 
  市场活跃了,受益的是观众,特别是我这样的人,电影已经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支持国产多于进口,到没有爱国这样的豪言壮语,这只是一方面,关键是文化背景让我更趋于看中国人自己的东西,他们更生动,贴近生活,小众也好,大众也好,都尝试接触和观赏,看看现在的电影人都在思考什么,他们通过镜头一定是在替自己说话,就看你能不能看懂了,其实看不懂也没什么,因为有些镜头确实晦涩难懂,就象心理师的工作,要破译来访者的语言密码谈何容易,电影更甚,所以,就抱着意会之心,千人千面,各花入各眼,。 
  电影是个巨大的投射镜头,观众认同什么,完全取决于个人,所以,不拘泥于同一个含义,找自己能看到的宝带回家就行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让子弹飞会儿
后一篇:名字的由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