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笔记摘录(四)

(2010-12-06 15:55:47)
标签:

精神分析笔记

分享

杂谈

分类: 书评,书摘

第九卷,第四期

 

● 实话是相对于虚话而言的,这个话毫无意义和这个话语具有一种意义,这个意义是日常生活中的意义,但在分析中,这个话起的作用和日常生活起的作用是完全不一样的。

 

● 现实中,当一个人去指责他的父母,性伙伴或者朋友,这时就有一个后果产生,但是在分析中间,谈论这些事情是没有现实后果的,这个话语就是虚话。

 

● 要意识到这个差别,正是因为现实中有一个后果,所以人们不能说话,没有办法自由表达对对方的看法,但是分析中的话没有后果,才使人们能够自由表达出来,也是因为这个后果,人们才压制这些话语,才使得人们压制它,改变它,变形它,而分析的领域,因为没有后果,这个话才能直接表达出来,不需要修饰。这是虚话的意义。

 

● 从大彼者那里来的虚话,不管怎样,都是一个听和说的结果,我们是听到这个话才理解的,但是在日常生活我们经常是,一个主体说话以后,另一个听者听到以后作一个回应,让你理解你的话语,通过对方能使我们理解话语的后果。

 

● 在分析中,同样有一个这样的设置,必须向一个人,大彼者诉说以后,从大彼者那里返回以后,你才能接受到大彼者的信息,这个信息不是大彼者的话语,而是你自己的信息,这个时候大彼者和一个外面的彼者,就有一个结构性的差别,所以分析家才处在倾听、沉默的位置,他一方面倾听了,一方面他要让这个分析者听到自己所说的东西,分析者必须借助一个听者。

 

● 这是一个高度辩证的关系,只有拉康才把这个关系陈述的非常清楚。他构造能指的概念,他对语言的结构,对话语的结构,对分析的设置有一个很深入的思考,这就避免走到另一个极端,也就是当我们说话的时候,就不要彼者,就自己说,这个时候没有分析的设置。

 

● 分析家必须在场,但是他不说,不能象其它彼者那样给你回应,为什么?因为我们有这个听和说的结构,而我们只有在听到我们自己的话语时才能被理解,这一点在日常生活中是被遮蔽的,我们常常听到的是彼者的声音,而这遮蔽了我们的理解,因为彼者常常干预遮蔽了这个基本的结构,精神分析设置中,这样一个基本的结构被呈现出来,之所以能被呈现,是借助于这个设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