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成都精神分析中心 《精神分析笔记》,以下简称《笔记》
摘录目的:我们和精神分析的距离亦远亦近,希望用这些精辟,独到,真实的语言揭开那层若隐若现的面纱。和同行与朋友们分享。
第九卷,第二期
● 精神分析的目的是分离,不仅仅是分析者和分析家的分离,同时也是生活中仅有的分离,和母亲的分离。和母亲的分离导致了各种各样的后果:社会的后果、职业的后果、创造性的后果、身体的后果和性的后果。
● 所有到分析家那里做分析的理由可以概况为:什么是一个男人?什么是一个女人?尽管文化和文明的差别,文明所属的文化,这个文化是父母、爷爷奶奶、祖先所属的文化,尤其在中国,对于祖宗是非常重要的,不管如何,在所有这些不同文化中,如何作为一个男人,和什么是一个女人的问题,也有很大的区别。弗洛伊德在1915年关于性欲的文章中说:为什么我们要去找精神分析家,是因为我们精神的无能。精神的无能并不是性方面的无能,比如一个男人不能勃起,或者一个男人不能完成性交,或者一个女人性冷淡,不能在性中找到快乐,而是一个权力的问题,这个权力不是在一个集权专制的政治性权力,精神的权力是说,我想做一个事情,但是我始终不能去做,比如我想参加一个会议,却总是迟到。弗洛伊德给予的解释是“抑止”这个抑止是什么呢?当你骑车,路很平坦,也没有风,但是你始终到不了目的地。为什么呢?最后你发现,你始终把刹车捏住。
● 今天早上我看到一个场景,是经常都发生的场景,一个奶奶牵着一个4,5岁的小男孩,过马路的时候因为怕危险,奶奶就紧紧抓住孩子的手,男孩就拼命挣脱奶奶的手,然后抓住奶奶的一个小指头。这个孩子做了一个选择,他不需要别人强迫他做什么,他自己能够应付,这个时候他不需要精神分析家。这样一个男孩子他自己决定不屈从于奶奶强制性的命令,但是不并意味着他在做决定的时候,他不去获得自己最亲近人的同意,他的父母,或者他的妻子。当他面对未知时,他需要支撑来帮助他走向无知。
● 动物生下来,过一会就会行走,然后跟着母亲,人类的孩子生下来以后要行走,是在1岁左右,之前要想独立行走是不可能的,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很大的差别。正是这样一个出生的,不能独立行走的阶段,这样孩子就处在困境中,这意味着对母亲或者父亲,某个监护人完全的依赖,也导致了对母亲全能感的幻想。孩子处在困境和母亲的全能状态中,有一个想象的捕获,抱持了母亲和孩子的联系,这里联系没有割断,也就是说人类中并没有发生真正的断奶。精神分析,分析者和分析家在母子关系中,在成功的精神分析中,是一个成功断奶的形式。
● 如果这个分析要成功,就要有一个条件:分析家没有在母亲全能的位置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