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的魔力

标签: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感动多瑙河圆舞曲魔力共享杂谈 |
分类: 心情随笔 |
从初中开始关注和欣赏一年一度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维也纳这个词本身就有很强的音乐性,音乐的历史源远流长,是很多大师和平民都向往的地方,就象宗教朝拜的圣城一样,维也纳在某种程度上也扮演着这样的角色,它是所有喜欢音乐的人心心念念想去感受的地方,虽然还没有去过,但感觉不遥远,因为音乐可以缩短物理距离,它有穿梭在无意识里的力量,把不同国家,肤色,种族的人联系在一起,从每年世界上无数人都要欣赏音乐会这件事情上可窥见一二。
从网上找到关于维也纳的介绍,摘点来先了解一下:
世界名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德语:Wien)位于奥地利东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维也纳盆地之中,三面环山,多瑙河穿城而过,四周环绕着著名的维也纳森林。面积414.5平方公里。人口153万人(2000年),占全国人口五分之一以上。是奥地利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下奥地利州首府。西欧至巴尔干半岛的铁路枢纽,多瑙河港。维也纳还是多瑙河第一个流经的大城市。
维也纳州和维也纳市:414平方公里,170万人口。
维也纳是享誉世界的文化名城,既有“音乐之都”的盛名,又有以精美绝伦,风格各异的建筑而赢得的“建筑博览会”的美誉。维也纳的新年音乐会已成为国际性的音乐盛会。
说到维也纳,就不能不说多瑙河,音乐会加演曲目之一,两个多小时的施特劳斯家族的音乐后,世界各地的人都在盼望《蓝色多瑙河》的旋律响彻在金色大厅,那股清流会缓缓地流进每个人心里,模糊人们的视线,温暖每个人的心房。特别是,伴随音乐有美轮美奂的芭蕾舞在旁,人体的美和音乐的美恐怕是最佳的配合,人类创造出的美在此刻让人窒息。黑压压的观众群中,连走廊都站满了人,乐队后面也坐着人,大家表情宁静,安详,平和,善良,人性在音乐中体验的很纯粹,被音符的魔力感染着,洗涤着。
音乐响起仿佛把我们时而带到多瑙河畔,呼吸空气中弥漫着的醉人气息,时而把我们带到诺大的皇室舞厅中,穿着华丽的舞衣和舞伴翩翩起舞,做回美丽公主和帅气王子,允许爱情或别的什么自然发生。
说到《蓝色多瑙河》就不得不提施特劳斯父子,在我看来,每个人的价值似乎都是注定的,在这样一个城市,注定要出现这样的人物,用他们敏感的心,细腻的笔触,动人的旋律传递給后人无尽的畅想。父亲和儿子在音乐方面的天赋让我们震惊。《蓝色多瑙河》就是儿子小约翰斯特拉的作品,他被誉为“圆舞曲之王”,一生佳作无数,多以圆舞曲著称,著名的还有》、《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艺术家的生活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和《安娜波尔卡》。
父亲老约翰施特劳斯在短短四十五年的生命中创作了一百五十多首圆舞曲,几十首波尔卡和进行曲。但他的最大功绩,是他和作曲家约瑟夫•兰纳一起,共同奠定了维也纳圆舞曲的基础。在他们之前,圆舞曲比较慢,因此,老约翰•施特劳斯被人们称之为“圆舞曲之父”。老约翰的作品中,特别要提到《拉德斯基进行曲》这也是新年音乐会加演必演曲目之一,雷打不动,掀起的高潮最热烈,指挥可以调动台上台下的所有人互动起来,喝着节拍大家鼓掌,有时候也可以欢呼,那种振动感总可以把金色大厅的屋顶掀起,能体会到人们内心的欢乐,释放,感动,亲近。这就是音乐的魅力,维也纳的魔力。
是的,维也纳的魔力,音乐的魔力,一个小小城市的魔力,就是那么不由分说并牢牢吸引着世界的眼球和耳朵,不管你懂不懂音乐,知道不知道乐曲创作的背景,丝毫不妨碍它在每个心里流淌,因为人心里的某个角落叫温柔,也可能叫脆弱,或者叫真实,那么,音乐就是穿梭在这些缝隙中间的力量,可以唤醒和触动内心最柔软的部分。然后就不难解释只是一个小小城市的小小动作,却牵动无数人的心,乐队里的人平均年龄都很大了,看到他们专注并深情的表情,能感受到他们对音乐的尊重,对作曲家的尊重,对听众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所以,这样的感动虽然每年一回,但可以延续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