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门外和门里

(2009-01-05 10:39:54)
标签:

门里

门外

请进

孤单

艺术

杂谈

分类: 心灵成长篇
门外和门里                  文/慕容锦悦

 

“叩-叩-叩-”

“谁啊?”

“你的朋友”

她从门缝看出去,门口站的都是朋友,面带微笑,眼光温柔,当她尝试开门迎客时,眼睛一扫,好家伙,朋友的手里闪闪发光的是什么?仔细一看,分明都拿着武器,或刀或剑或别的什么。本能的,她开门的手收了回来,感觉这是个匪夷所思的事,大家和善的表情下怎么会这样呢?有点后怕开门后的结局,会不会被肢解了,血淋淋的场面,然后别人享受着这样的惨,嘴里还说,这是为你好,早该解剖了。

表面上看,这是个科幻场面,其实不是,是她这段时间一个感觉,能看出来她抗拒的多厉害。也能看出来,她的朋友有多着急,仿佛不这样使出看家本领就不会帮助到她。或者说,不这样做这扇门永远不开,大家想呼啦地跑进来占自己的地盘,因为难得她开回门,放掉平常的装扮,穿着便服,顺便摘了面具。其实每个人在内心的那个家里都是最自然的状态,没有虚伪,乔装,呼吸新鲜的空气,看窗外的风景。当这个人好不容易想请人来家作客的时候,没想到,门外的风景比门里的惊心动魄多了,试探性的,她开了个缝儿,和门外的人说说话,然后感觉,大家分明看不到门里的东西,但好像都看的很清楚,是个奇怪的事情,让主人纳闷儿。

世界上存在比自己还了解自己的人吗?她的回答是,不好说,目前还没找到。一个人一个脑袋,一个内心世界,成长经历,有共性,但多是个性。共性的部分是生物那部分,吃喝拉撒睡,性,对活的渴望,对死的好奇或恐惧。个性部分就是人的内心,思想,逻辑性,判断事物的方法,喜怒哀乐的方式。所以,个性部分各有各精彩和困惑,要想一网打尽谈何容易。有人用笑容表示喜悦,有人用它表示悲伤,这中间的微妙关系是有迷惑性的,这样的迷惑性充满人生,这大概就是心理学存在的意义吧,它好像就是为了分辨和理解这些迷惑性而存在的。

镜头回到准备开门的霎那,她本来鼓足了勇气准备开门迎客,期待有温暖的空气吹进来,有人陪伴自己的感觉对她来说更重要,因为孤单了很久,有点疲倦,太心疼自己的孤单,哪怕就坐坐,啥也不说,大家看看她的内心世界,看看她摘了面具的样子,够了。别人不知道,挥舞着武器的人她身边有的是,所以养成躲闪和自保的本领,巧妙地避开或视而不见,这样会让对方很火大,那也没办法,这样的方式,她用习惯了,这个场面她早有抵抗力,是本能,或者说,扰动对她来说,决不是张牙舞爪,这样只有增加她的孤单,因为这场面她早看的多并应付自如,很不屑,现实是,他们很着急,比她着急了。

 

然后,说说,她需要什么?

可能只是个在她受伤时问句疼不疼的人,因为从小没人问过,对她来说,这样的扰动恐怕是有效的;

可能只是个在她尝试开门的时候肯定她这个动作,看到了她的勇气说句谢谢你的信任,让我进来的人,因为一贯的模式让她不会轻易打开门,必须经过信任和安全性的考察。

可能只是个給她肩膀靠靠一句话也不说的人,因为她需要喘口气的时候从来都是一个人张着嘴紧握着拳头抖动着肩膀,没人理解她的濒死感,自然不屑給她一个肩膀和一双手。

这样说,好像世界上她最苦,其实不然,这样的孤单也许每个人心理都有,只不过处理方式不一样而已。关键在于,随着年龄和岁月的增长会不会感到难受,如果很难受了,就是要面对和处理的时候了,说明过去的处理方式不灵了,说明需要换种方式和角度看自己了。

 

然后说说怎么能进到别人的屋里并不被赶出来,说说敲门的艺术,原则很简单很简单,听听主人的声音,她屋里有什么就别給什么了,她的需要决不是她已经有的,而是她没有的。那么,耐心地听,仔细观察,根据她的需要給,而不是自己手里有什么給什么。那么,力量不用太大,也不用刀来撬,门会自觉地打开。或者说,把自己的观念放一边,好奇放一边,拯救放一边,一个纯粹的自己給她,让对方知道,自己对她没有危险,不是来解剖她的,而是陪伴她来的,那么,她感受到尊重和关注,自然会说些,做些,改变些,然后,你会成为见证她变化的人,这样的关系建立起来很不容易。而怎么做才能够建立好的关系?还拿她尝试开门这个动作来说吧,她试图建立和外界的联系,那么,到底是心急火燎的劝说,不断的否定,还是静静地陪伴,告诉她什么都是被允许的,哪种能让她做开门的决定?请进屋里是关系建立的开始,这个“请”字很微妙,门外的人值得不值得被请进来?门里的人要揣测,试探,感觉,衡量,如果这时候,你比她急了,那抱歉,这个请字她不会说出来。

 

 

说点题外话,写博客这些日子,自己沉浸在这个私有空间里,难免有人看不懂,包括先生,他今天还说能吃,能睡的,这些烦恼都是虚幻,不真实,他对真实的理解是这样的。他的爱我能感受到,就象朋友们对我的关心一样,但我知道真正能走进我心理的话语和行为少之又少。不去困惑了,世界上不得解的事情何止这些,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奇怪去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