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一次沙龙总结和感悟

(2008-12-21 19:00:20)
标签:

沙龙

亲子

沟通

感悟

总结

杂谈

分类: 家庭亲子

 

第一次沙龙总结和感悟

                 文/慕容锦悦

 

 

学校有不少初中学生,家长经常抱怨孩子不好管,不听话,不好沟通了,班主任老师找到我,提议并希望组织一次相关活动,我们暂时定义为<<青少年家长联谊或沙龙>>,这天晚上,来了五个家长,说实话,心理忐忑,但同时也期待,因为能感觉机会和风险并存,把握并面对是最好的选择.于是,做了如下工作,并产生了如下体会.

编了个简单的问卷调查:请写出孩子的几个特点?

                     您认为孩子目前生活和学习中遇到了麻烦吗?如果有,是什么?

                     您和孩子一样大的时候记忆中快乐和不快乐的事情是什么?

                     其它家庭成员对教育孩子的态度?

                     您希望拥有什么样的家庭气氛?

编这些题目的目的是寻找谈话的大致方向,并希望家长借助这样的问题互相讨论与感受.

活动大体进行了一个半小时,我说话的机会不多,感觉这个机会是属于家长的,特别第一次,看的出来,他们有很多话想说,愿意表达,同时也听出了,他们有差不多的担心和顾虑,比如,和孩子说话太费劲,轻也不是,重也不是,管严了孩子不听,松了又不够力度,家长也知道孩子处于一个特殊年龄阶段,但苦于没有更好的或有效的办法处理与面对这样的情况.

 

然后说说我的感悟,其实我们知道,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就象花要开,水要流一样的自然,过程中也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小麻烦,(最近不太喜欢用问题这个词,感觉很生硬并有把事情严重化的趋向).毕竟谁的青春都只有一次,怎么过,如何过,对谁都是第一次,独一无二,所以,这些小麻烦带来的烦恼与冲突,会困扰孩子,也困扰家长,因为家庭是个多方参与的地方,情绪纠缠的地方,弄不好,这样的情绪会蔓延开来,影响所有人.从而大家都会陷入一个循环的怪圈,那就是,家长努力想看清楚,把握孩子发展的全过程,而孩子正处于认识自己,尝试自己做决定,寻找成人感的时候,对家长的试探与干预会反感,然后抗拒,最后逃跑.逃跑的形式有很多,比如:不说话,表面顺从其实该怎么办怎么办,或者索性表明立场:我的事情不用你管,你们都不懂.或者,彻底从家长里逃出来,逃向网络或别的地方.等等.

谈话过程中,屡次听到”叛逆”这个词,然后我问了个问题:青春期和叛逆期能划等号吗?我们可爱的家长停了停,做思考状,然后话题又被他们带跑了,但从他们停顿的表情里可以看出,这个问题恐怕是他们没有想过的.我想表达的是,青春听上去是个多么美好的词儿,它代表活力和无数可能,并且青春只有一次,这一次的美好要伴随什么而生呢?或者说,我们的家长在孩子美好的青春里想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阻挠者?担忧者?对抗者?怀疑者?还是陪伴者,祝福者,参与者,见证者.没有一个家长希望孩子从此是个陌生人,较劲脑汁想办法,甚至妥协,在孩子那里都没有效果,有的家长会说:”能想的招儿都用了,软硬兼施,没用!”这是个有趣的事情,表面上看,家长希望孩子的发展顺利并正常,但背后隐藏的是希望孩子按自己设计的方向前进,比如孩子去图书馆看书,看了漫画书,大人就会不高兴,认为浪费大把时间,说白了就是没有按照大人希望孩子看的看,但是,恰恰忽略了,孩子做事情的兴趣度决定他的投入程度,接纳知识的程度,漫画貌似是闲书,但是谁也说不准他不会看完漫画看别的,或者把看漫画中快乐的感觉带到学习别的知识上面.所以说,”急于下结论”是很多家长容易犯的一个小毛病.结果是,耐心劝导变成严厉禁止,然后,孩子的欲望被彻底勾起,不能平息,那么,随之而来很多反抗是必然的.

 

孩子的成人感通过做决定来实现,脱离家长的建议和规划,是他们印证自己成熟的标准,就算还不明确,也许孩子心理也很模糊,但是,有个更大的诱惑摆在眼前,就是:成年了,要自己说了算.或者,年代不一样,接受事物的角度和渠道不一样,孩子认为家长不可能真的走进他们心理去,所以,大人很多尝试在他们看来都是没用的,抵触心可能来源于大人看似”脱离”孩子世界的现实.那么,什么是孩子的现实呢?说白了,就是成人和半成人间的落差,距离,与摇摆的幅度,其实这些矛盾互相拉扯着孩子,他其实也不能完全辨别自己的成熟度,或者说,成人的他会冷静的分析一些事情,但半成人的他会渴望大人的呵护与保护,这两方面自己在打架,起冲突.成人代表他”强”的那面,半成人代表他”弱”的那面..怎么调和是个学问,不光给孩子,也给大人.

那么,怎么做呢?家长不止一次问我要主意,讨方法,好像我是医院的大夫开了药给孩子吃第二天就不”叛逆”了,社会上不乏各种各样的亲子辅导班,电视媒体也有相关专家讲课,书籍更不用说,家长积极解决事情的态度和行为另人敬佩,但现实是,力量用错地方,用过了劲儿,一个最最有用的所谓妙计被他们忽略了,那就是”爱”.说出来很抽象的词,但是最实在也最朴素,没有花招,没有捷径,如何把我们的爱在孩子不同年龄阶段让他知道并感受到,并培养孩子反馈爱的本领,才最要紧.爱的形式也有很多,没有家长会说,我们不爱孩子.但是,往往会把爱的方向和力度搞错了,特别是对青春期的孩子,爱的最佳表现方式可能就是:尊重孩子的成长,陪伴他的成长,做孩子困惑的指引者,进步的见证者,烦恼的倾听者,并相信与欣慰地看着他们一天天长大.至于说,标准,不是大人的,也不是孩子的,是双方商量后折中也好,务实也好,做出的选择,或者说,培养孩子对自己做的事情的责任感,就算是错了,失败了,让他明白,成人要面对的包括这些,给他做成人的机会,同时,对他小孩子那部分,大人也要充分予以关注和爱护,毕竟她们没有完全长大,说明他们一定也会有幼稚的想法和做法,决不妨碍他和家长的亲密程度,撒娇也好,耍赖也罢,给他空间释放,会起到良好的效果,让他感觉,自己受了伤不会被责备反而可以得到良好的治疗,他才能伤好了更好的去战斗,是和自然规律做和平的战斗.

 

然后想到自己的青春期,那时候做了件现在的孩子可能都不会做的事情,不亚于引起一场家庭地震,但是,父母对我的接纳程度也是现在的家长不可能做到的吧.真是我的幸运,同时我为我做的这个决定负责,现在想来,有遗憾,也有欣慰,失去和所得永远是双胞胎,分不开,也不用去分了.想说的是,时间走到青春,有急风暴雨也有艳阳高照,就看我们用什么心态走过,和身边可以支持的力量一起配合,互相鼓励,打气,而不是互相埋怨,攻击,不是分清胜负的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人生本身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只要有耐心,信心,完全可以把复杂变的简单,纯粹,把爱说出来,做出来,如果不说,不做,那谁知道?

关于如何表达爱的问题问过家长,他们反应有的说过,有的压根就没有说过,尝试说过的,孩子反馈,肉麻,假.我听出来的是,家长本身对爱的表达就不自信,因为从小没人和自己说过,中国人表达情感的方式自古内隐,对抽象的东西不屑,确切的说是,不会.认为行动力说明一切,嘴上说的力度不够,是虚伪.这就是问题所在,当我们自己都不相信说出来的爱是爱的时候,我们的孩子也不会相信.或者说,第一次孩子不接纳,我们就退缩了,那好,爱这个通道从此可能就堵住了,当最容易的路不通,那么就要成倍的力量开一条别的路.可想而知难度有多大.

 

世界上什么事情最困惑人类自身的?那就是人类的发展,孩子的发展,尤其我们大都只有一个孩子,初为人父母的家长们,没有经验,没有参照,或者说,自己成长过程中没有的希望给孩子,自己受过的苦不希望孩子受,孩子从小被动接受很多大人规则,当他们一旦意识到可以自己制定规则的时候,那种兴奋可想而知,什么都想试试,闯闯,看看.同样一个世界,不一样的是孩子的心理发生变化,那么相应的,家长要怎么适应和调试,用经验适应,还是根据现实适应?用经验适应可能会让孩子感觉教条并空洞,大人走的路能代表自己也会这样走吗?这样的质疑很正常,另外,用经验去适应现实恐怕也会犯经验论的错误,以片概全或者权威化了,效果自然不会好.

那么,怎么根据现实适应呢?那就需要真正听听孩子的声音,他要什么,准备做什么,怎么做,如果方法还好,那就放心让他们去做,如果不太好,可以商量并讨论,把他们当成一样的成人去看待.也许家长内心里还有种不舍,不舍得孩子无论从精神还是行为都离开自己,孩子的成长预示着总有一天他将不再依赖你,靠着你,分离是必然的,所以,家长如何处理这样的分离也是造成青春期孩子和家长矛盾的一方面.

 

活动结束了,总结以上一点东西和感受,仅供参考,并自我审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梅  (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