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心灵成长篇 |
原生家庭带给每个人或深或浅的影响,就象我们选择不了出生一样,这样的影响我们同样选择不了,家长在爱的名义下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然后不管孩子是否需要必须全盘接受,青春期的冲突往往就会自然浮出水面。家长一般不会质疑自己,而是忧虑孩子的所谓叛逆。健全家庭也好,非健全家庭也好,父亲或母亲角色的缺失会给心理造成深远的影响,不管时间过去了多久,那颗石头已经投入了心灵的湖水,泛起的涟漪会不时得扩大范围从而搅混我们的思想和情绪。开始我们都会期望摆脱这样的折磨,后来想,到不如接受对我们更好,当我们拥有足够力量面对这一池恼人的湖水时,才会用欣赏景色的眼光看一圈圈的涟漪,而不觉得它是负担。
就象面对来访者时,他那池湖水正经历波澜壮阔的颠覆,不会轻易或不愿意相信会改变从而表现的患得患失,就算有再多理论知识都会让对方听来是多余并冷冰冰的,毕竟书本谁都买的到,来访者付出金钱和时间绝不是听语言复读机来的,所以,如何将助人情节合理、有效、关键是不露混迹地传达给来访,才是心理咨询师应该修炼和领悟的。
在没有学习心理学的时候,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痛苦时,我一般都会把它合理化,因为我知道再觉得不公平,该来的总会来,来不及计划更不能选择,属于我们自己的就该我们自己去承受,怨不得任何一个。这可能是家庭带给我的潜移默化地影响,就象滴水穿石般被我内化成了自然。形成了对世界的看法,对人的看法,对自己的看法。
记得很小的时候一直喜欢画大大的眼睛,只画一只,我会把两张叠在一起,上面的闭着,下面的睁着,然后把上面的那张用铅笔卷起,最后一下下的用铅笔展开,你会发现眼睛会动,很生动,象在对我一眨一眨的,我会沉浸在里面很长时间。现在想来很多情绪我都会和这只眼睛交流,即便什么也不说,看着它,我都会觉得得到了别人的关注和关心。观察外界和内心世界就是从这只眼睛开始。它象征我对外界的看法,带着好奇,怀疑,渴望与提防。
如果把人生比喻成浩渺无边的沙漠,我们走过的每个脚印都会被时间的风沙遮盖,那痕迹陷入了深深的沙粒中,好像我们埋葬掉了那些痛可不快乐,其实它根本还是存在,只不过表面上看不出来罢了。我们会向心灵的绿洲前进,希望能找到属于我们的那片草地。沙漠中的绿洲比喻成我们心灵深处的那份力量,寻找力量的路上有人顺利,有人坎坷、有人迷失,有人疯狂!
心理学就象陪伴我们寻找绿洲的伙伴,心理咨询就是陪伴更多迷失和痛苦的人重新找到出发方向的伙伴,同理,任何力量的强大都会促使彼此的成长,我们寻寻觅觅的过程本身就是积蓄力量的过程。其实那片草地和溪水从不曾消失,它就静静的在那里等待,等待我们或风尘仆仆,或满身伤痕地找来,然后用它清新的空气、甜美的味道抚慰我们疲惫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