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九大诗人的临终绝笔

(2025-07-29 14:12:17)
标签:

转载

[转载]九大诗人的临终绝笔

《临终歌》唐·李白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译文】
大鹏奋飞啊振过八方,中天摧折啊力量不济。
所余之风啊可以激励万世,东游扶桑啊挂住了我的左袖。
后人得此消息而相传,仲尼已亡,还有谁能为我之死伤心哭泣。
【写作背景】
公元762年,李白病重,将手稿交予李阳冰,赋此诗后去世。他一生渴望建功立业,却历经坎坷,晚年生活困窘,壮志未酬。

《自题金山画像》宋·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译文】
心灵已然寂静无欲了,不会再为外物所动。这一生漂泊不定,好似无法拴系的小船。
有人问我平生的功业在何方,那就是黄州、惠州和儋州。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去世前两个月,他已年逾花甲,走到生命尽头,在金山寺见到李公麟绘制的自己的画作,有感而发。

《示儿》南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了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写作背景】
宋宁宗嘉定二年十二月(1210年1月),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给儿子们写下了这首诗。这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过零丁洋》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在频繁的抗元战争中已经度过四年。
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无根的浮萍,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现在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
自古以来,人最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写作背景】
南宋王朝在崖山之战中惨败,文天祥兵败被俘,押解至崖山途中,经过零丁洋时所作。

《虞美人》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
春花开落、秋月圆缺,年年岁岁,反反复复,到什么时候才会终止?多少往事都难以忘却。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东风,在这片皓洁的月色中,不忍心去回顾故国。
雕花栏杆和玉石台阶应该还在,只是人已憔悴。问我能有多少愁?正像那一江的春水向东流。
【写作背景】
南唐被宋灭后,李煜沦为阶下囚,终日忧郁,在他四十二岁生日宴上,写下这首词,随后被宋太宗赐毒酒。

《临终诗》明·唐寅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译文】
活着在人世间迟早要散场,死了到地府也没有什么妨碍。
阳间和地府其实都差不多,只当自己是在异地漂流而已。
【写作背景】
唐寅晚年穷困潦倒,看透世态炎凉,临终前作此诗。

《绝命词》清·袁枚
赋性生来本野流,手提竹杖过通州。
饭篮向晓迎残月,歌板临风唱晚秋。
两脚踢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
如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不休。
【译文】
赋性生来我如同山野的清流,提着竹杖走过繁华的通州。
迎着残月携带饭篮破晓,随风歌唱傍晚的秋声。
双脚踏碎尘世的困扰,一肩承担古往今来的忧愁。
现在我已经不再接受施舍,何必让村中的狗儿无休止地狂吠?
【写作背景】
袁枚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这首诗为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袁枚在临终前所作。

《狱中题壁》清·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译文】
逃亡生活是如此紧张,看到有人家就上门投宿,我希望出亡的康有为、梁启超能像张俭一样受到人们的保护。也希望战友们能如杜根一样忍死待机完成变法维新的大业。
我横刀而出,仰天大笑,因为去者和留者肝胆相照、光明磊落,有如昆仑山一样的雄伟气魄。
【写作背景】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拒绝逃亡,甘愿赴死,在狱中写下此诗。

《甲辰五月二十日绝笔》清·翁同龢
六十年中事,凄凉到盖棺。
不将两行泪,轻为汝曹弹。
【译文】
六十年来经历过种种世事,可用凄凉二字来论定盖棺。
我不愿意将眼中的两行泪,轻易地在你们面前去挥弹。
【写作背景】
翁同龢历经宦海沉浮,被革职后在家乡忍受压力和困窘。此诗为光绪三十年五月二十日(1904年7月3日)翁同龢病危时所作。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