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1877—1907),女,原名秋闺瑾,字璿卿(璇卿),又字竞雄;号旦吾,又号鉴湖女侠。
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出生于福建云霄县城西七先生祠。近代女民主阁命志士,提倡女权。
《满江红》秋瑾
鹃鶗鴂声哀,恨此际、芳菲都歇。更何堪、剩绿含愁,残红如泣。香屑已无波弋贡,花魂欲作经年别。想夜深、寂寞小庭幽,闻哽咽。
旧台馆,余苔碧;步曲径,伤陈迹。只迷离衰草,乱虫凄切。老我韶华春不管,妒人风雨愁将绝。问青天、缺月可常圆?空啼血!
【赏析】
秋瑾于1890年随父来到湘潭,从此开始了近十年的旅居湖湘生涯,该词即写于此一阶段。
《咏燕》秋瑾
飞向花间两翅翔,燕儿何用苦奔忙?
谢王不是无茅屋,偏处卢家玳瑁梁!
【释义】
在花间飞来飞去的燕子啊,你这样不辞辛苦地奔波,究竟所为何事?王、谢家尚存豪气,你为什么偏学那没志气、贪图富贵,住进华屋的卢家莫愁?
【赏析】
这首诗大约写于秋瑾出嫁前不久。诗人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奉父母命与湖南湘潭王氏联姻,但秋瑾并不十分情愿。在这首小诗里,诗人借物咏怀,曲折传达出自己对于婚姻的看法以及对命运的思索,同时抒发了自己应为国效力,不应苟且偷安的情怀。此诗一反历来“王谢堂前燕”之类诗歌的立意,讽刺“苦奔忙”的燕子为趋炎附势的小人。卢家,即南北朝梁武帝时莫愁所嫁之家。
《满江红》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不因人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译文】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赏析】
秋瑾20岁时嫁给了湘潭富绅之子王廷钧,并随其迁居北京。她不满封建家庭的约束,感叹时局的险危,无心做闺中女红,时时有展翅腾飞之志。当八国联军入侵后,秋瑾义愤填膺,立志要冲破家庭的罗网,投身于改造社会的斗争。
《秋海棠》秋瑾
栽植恩深雨露同,一丛浅淡一丛浓。
平生不藉春光力,几度开来斗晚风。
【译文】
各类品种的海棠,栽种的工夫基本一样,承受的雨露也基本相同,可是开出的花朵,颜色有的浅淡,有的浓艳。千姿万态的秋海棠,专在秋季里开花,她既不凭借春光的温暖,也不靠春雨的滋润,而是象威武的斗士一样,勇敢地在凉秋晚风中傲然开放。
【赏析】
诗人姓秋,耐人寻味的是,其诗词中亦多有咏秋之作。这首诗描绘了秋海棠花的生长过程以及其中所寄托的情感。秋海棠花一丛丛地生长,有的淡雅,有的浓艳,但无论深浅,都享受着同样的恩泽,同样受到雨露的滋润。诗人以此来表达自己不借助外在的春光力量,坚持自我,经历了多少次开放,才能在秋天的风中绽放。
《申江题壁》秋瑾
一轮航海又南归,小住吴淞愿竟违。马足车尘知己少,繁弦急管正声稀。
几曾涕泪伤时局?
但逐豪华斗舞衣。满眼俗氛忧未已,江河日下世情非。
【译文】
又一次来到南方,在上海暂留,但很不得意。尽管人烟密集,但真正的知心朋友不多;弦乐管乐到处是音乐声,但真正的纯正的音乐少(靡靡之音多)。
现在朝廷如此腐败,民族深陷危机之中,我为这样的形势伤心落泪,而人们却只知道沉湎于纸醉金迷的生活。放眼望去,都是些庸俗的风气,江河日下,人心不古,无人来关心这危机的时局,真让人忧愤不已。
【赏析】
1903年,秋瑾与其夫王廷钧隔阂渐深。1904年春,秋瑾决定赴日求学。这首诗是秋瑾于1903年从北京南归故里绍兴时,途径上海,在上海留下的笔墨。此诗风格有所不同,情调比较哀伤,似乎一腔忧愤无处倾诉。
《鹧鸪天》秋瑾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寻知音。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译文】
祖国沉沦危亡忍不住感叹,东渡日苯寻找阁命同志。国土被列强瓜分需要收复,为国家敢于牺牲自己的身体。
叹路途之艰险梗塞,感慨自身漂泊无依。虽然远隔万里也要赴日留学。人们休要说女子不能成为英雄,连我那挂在墙上的宝剑,也不甘于雌伏鞘中,而夜夜在鞘中作龙吟。
【赏析】
这首词写于1904年,大约是秋瑾赴日后不久的作品。这首词展现出一种金刚怒目式的飒爽英姿的女中豪杰的风貌。她那不怕关山险阻,不怕牺牲,时刻准备上战场杀敌的形象,为中华民族树立了一个爱国的巾帼英雄榜样。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秋瑾
万里乘风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译文】
千万里的远途我好象腾云驾雾一样去了又回来,我独自一人伴随着滚滚春雷穿越东海往返。真不忍心看到祖国地图变成别国的领土,即便让锦绣江山变成万劫不复的飞灰也在所不惜!
那浑浊的劣酒啊,哪里能排解我忧心国事所抛洒的热泪,国家的救亡图存要靠的是大家群策群力。就算是拼得十万将士抛头颅洒热血,也要让这颠倒的乾坤大地拼力挽救回正轨。
【赏析】
此诗因事而发,抒发对日俄帝国在中国领土上进行争夺战争的气愤和决心为拯救民族危亡而奋斗终身、甘洒热血力挽乾坤的阁命豪情。全诗语言雄健明快,感情真挚悲壮,气势豪迈奔放。当秋案发生时,此诗原稿被清吏抄去,作罪状公布。
《感愤》秋瑾
莽莽神州叹陆沉,救时无计愧偷生。抟沙有愿兴亡楚,博浪无椎击暴秦。
国破方知人种贱,义高不碍客囊贫。经营恨未酬同志,把剑悲歌泪纵横。
【译文】
中原大地幅员辽阔,无边无际,感叹国家的沉沦,自己没有挽救危局的办法,偷生世上感到很惭愧。把沙弄成球形,振兴已被秦国灭亡的楚国,在博浪沙,张良招募刺客,用铁锥狙击残暴的秦始皇。
不要等到我们亡了国,才去恨自己种族的下贱和低劣,志向高尚,旅途穷困,袋里无钱。筹划和从事阁命活动,恨未有成果以报答阁命同仁,持剑吟着悲歌,鼻涕和眼泪流出。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此时秋瑾一方面创办《中国女报》,积极投身于妇女解放运动;另一方面,又联络会党,发动群众,准备举行武装起义。但是不幸的是,起义因泄密而失败,阁命党人或死或囚,秋瑾面对失利的局面和严峻的斗争形势,心情极其沉重,于是写下了这首《感愤》诗。此诗既写恨国运不昌,又愧救时无计,既对“反满复汉”充满信心,又为没有适当机会推翻满清统治感到焦虑,同时也对自己所从事的阁命事业未能取得满意的成绩来酬答同志而感到遗憾。
《日人石井君索和即用原韵》秋瑾
漫云女子不英雄,万里乘风独向东。诗思一帆海空阔,梦魂三岛月玲珑。
铜驼已陷悲回首,汗马终惭未有功。如许伤心家国恨,那堪客里度春风。
【译文】
别说女子不能干英雄事业,看我乘风万里,只身东渡日苯。孤帆外海天空阔,动我诗情,三岛上月色玲珑,入我梦境。
想起国家亡给异族,令人悲酸;惭愧我奔走阁命,到今一事无成。这样大的国仇家恨使我伤心,哪能在客地春风中虚度光阴!
【赏析】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夏,秋瑾东渡日苯留学,同船的日人石井先作了一首诗,请她赓和,她即步原韵作此诗。首联用作者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亲身感受,抒发了豪情壮志;颔联先追忆初次航向日苯时的心情,后写去日苯途中对异国风光的思念;颈联是对自己的鞭策;尾联含蓄地表达了渴望回国,直接参加战斗的情绪。这首诗慷慨高亢,直抒胸臆,语言通俗,感情充沛,富于感染力。
《如此江山》秋瑾
萧斋谢女吟愁赋,潇潇滴檐剩雨。知己难逢,年光似瞬,双鬓飘零如许。愁情怕诉,算日暮穷途,此身独苦。世界凄凉,可怜生个凄凉女。
曰归也归何处?猛回头,祖国鼾眠如故。外侮侵陵,内容腐败,没个英雄作主。天乎太瞽!看如此江山,忍归胡虏?豆剖瓜分,都为吾故土。
【赏析】
词牌《如此江山》,又名《台城路》、《五福降中天》等,其中最通行的名称叫《齐天乐》。
这首词的上片抒发光阴易逝、知己难逢的感慨,下片洋溢着浓郁的爱国热忱。上片的“世界凄凉,可怜生个凄凉女”,饱和着令人心酸的个人身世之悲;下片的“豆剖瓜分,都为吾故土”,则充满着丧权失土之恨。“豆剖瓜分”,比喻国土被人分割,支离破碎,表现了作者对祖国故土被侵凌、分割的痛惜。秋瑾这首词,表达了当时先进人物共同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