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品中国文人·苏东坡(11)

(2024-02-11 21:45:11)
标签:

转载

[转载]品中国文人·苏东坡(11)

        牛形人王安石的孩提时光
        宋神宗熙宁元年秋,苏轼、苏辙带家眷陆路返京。苏轼和王闰之的婚礼是在眉山城西老家举行的,朴素而喜庆。友人在五亩园种下一棵荔枝树,等苏轼他年归乡一尝。
        陆路千余里,照例玩着走。踏上古栈道,苏东坡照例沉思历史,一步步踏着飘忽的思绪。孩儿们几乎是翻跟头翻过了剑门雄关……
        东京(北宋有四京,汴梁曰东京,洛阳为西京),百万人议论一个人: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江西临川人氏。东京市井形容:“介甫,牛形人也,故敢当天下先。”
        黄庭坚说:“王介甫终日目不停转。”一天到晚目不停转,脑子动得飞快。
        宋人笔记称:“荆公观书,目光射纸上。”牛形人,目如射;敢为天下先。
        小时候的王安石,跟随父亲王益宦游四方,长驱入蜀。过秦岭,虎啸狼嚎鬼唱歌,小介甫一日数惊,惊恐万状时,与虎狼共吼。胆子是吼大的,心理学叫做惊吓反弹,而一般人可能会吓破胆,从此懦弱下去,挺胸昂首艰难。古栈道一边是深渊,另一边绝壁万仞。
        这一天下大雨,父子二人走在中途,前后几十里不见人烟。泥路坑坑洼洼,深一脚浅一脚,鞋子灌满了泥浆。小介甫跌跌撞撞,一头栽进了泥坑。大雨倾盆而下,介甫头朝下,满脸泥水与泪水。父亲在前边二十步,回头等他,并不过来拉他一把。小介甫故作挣扎状,滚得一身泥。父亲冷眼看他拗,像看一头挣扎泥沼的小动物。双方拧着。天是欺负人的天,四周阴惨惨,千年鬼树狂舞,道旁石头狰狞。可怜的小男孩儿似乎晕过去了,父亲没动静。
        他爬起来了。小泥人咬牙切齿往前走。强力意志在风雨中生成。后来他做官,心肠比较硬。而苏东坡从小被程夫人、任采莲的母爱环绕,爱的养分充足,为政为人,不走极端。
        小时候的家庭氛围太重要了。

        王安石几乎不洗脚
        王安石高中进士,做了官成了家,妻子吴氏温柔体贴。但这位朝廷命官几乎不洗脚,新婚洗过几次,后来就不常洗了。吴氏亲自在把洗脚盆端到他脚下,替他脱袜子,在热水中安顿了他的大脚,可是她一转身,湿淋淋的大脚已经上了千工床。这种千工床是官家的公物。
        王安石也不爱洗澡,不爱换衣服。他的朋友们却是爱洗澡的,例如陕西人司马光。司马光等人哄他去大相国寺,洗沉香木桶浴,一泡两个时辰,人是又酥又爽,出浴一身沉香。王安石却在他的木桶中睡觉。出桶垢犹在,他穿了旧官袍便走,把新官袍忘在一边。
        王安石的衣袍上时见虱子爬,他待客,扪虱而谈。这是魏晋高人的风度,比如王羲之。
        有一次搬家,要退还金丝楠千工床。吴氏舍不得,再三抚摸良匠们精心雕刻的花卉图案。当天夜里,王安石率领一群虱子躺到床上,呼呼大睡。吴氏在他身旁和衣而卧,睁大眼睛到天亮。早晨,她吩咐仆人将千工床搬走……
        吴氏患上了洁癖,天天洗木桶澡,搓得通体通红。
        王安石在桶边游走,跟浴中的夫人谈论国家大事。

        “介甫终席不饮,包公不能强也”
        包公人称包黑子,王介甫绰号炭官人,两个男人面对面,俨然黑加黑。一日,包公在他的私第设宴,宴请韩琦、欧阳修等朝廷重臣。王安石官阶小,忝陪末座,司马光在他旁边。
        包公来敬酒,王安石不饮。
        包公说:“听说介甫在家里要小酌两杯。”
        安石笑道:“居家小饮,出门不饮。”
        堂堂包龙图,扭头去看韩琦丞相。韩丞相却看王安石的老师欧阳修。
        欧阳修开口了:“介甫,美酒沾唇也算饮。”
        安石微笑曰:“吾爱吾师,不爱美酒。”
        包龙图慢吞吞凑近了王介甫,黑脸不让黑脸。那美髯公韩丞相,玉面无表情。
        司马光回家写日记:“介甫终席不饮,包公不能强也,某以此知其不屈。”

        “韩琦貌美,余一无可道”
        王安石初仕,在扬州做判官,早晨到衙门点卯经常迟到。当时的扬州太守是韩琦,这位贵族大官人面如冠玉,生得像诸葛亮。他的官服向来整洁,官靴擦得一尘不染。
        太守升堂点卯,官吏都到齐了,左等右等,天都亮了,王安石才冲进来,官帽子歪着,官服皱巴巴脏兮兮,嘴里还啃着热馒头。
        韩琦冷眼看他吞馒头,说:“年轻人,趁精力旺盛多看几卷书。”官吏们对王安石侧目而视。扬州自古繁华,娱乐场所居全国之最,韩太守的言下之意,是提醒初做官的王安石,不要把精力用到章台妓馆去了。
        王安石瞪着眼吞馒头,眼球与喉结俱突出。其实他每天开夜车看古书,却不作任何解释。三年,不找顶头上司汇报工作。
        王安石写日记:“韩琦貌美,余一无可道。”
        这个牛形人,毫不在意韩琦在他的三年磨勘结束时写什么评语。

        皇帝目视王安石良久
        嘉祐末年,仁宗皇帝赏赐群臣在宫中钓鱼。陪天子垂钓,这是莫大的恩宠。王安石穿着旧官服进皇宫,引路的黄衣太监在他身后碎步小跑,唯恐跟不上。
        北宋百余年,太监声音小,外戚弄权少,将军们及其后代干政有限。士大夫最牛。皇帝钓鱼,士大夫陪钓是惯例。汉晋唐一千年,这种惯例是没有的。
        王安石是来钓鱼的吗?看上去不大像。他吃球状鱼饵,吃光了一盘鱼饵,宫女又送上一盘,她们抿着嘴儿不敢笑。王安石钓起了一条五指宽的菜板鱼,取钩时,把鱼吃到嘴里的鱼饵弄出来,一口吞了,又咂巴咂巴品尝,似乎很有味道。仁宗皇帝目视他良久。
        王安石给仁宗写过万言书,石沉大海。
        这一天,许多朝廷大臣陪天子钓鱼,引起皇上注意的却是小臣王安石。
        后人评价:“王安石以术进。”

        王安石丁母忧,青灯黄卷九百天
        宋英宗在位时,王安石回金陵丁母忧,睡在母亲的灵堂,地上只铺一层麦草。孝子不能把自己弄舒适。冬天,加一层麦草而已。青灯黄卷九百天,王安石看古书直接看到当下。他独自勾画赵宋王朝未来的蓝图。朝廷大臣们的信件,雪片般飞向金陵。
        一日,有个送信的东京倍道急足,急匆匆送急件,奔入灵堂。王安石坐在地上看书,模样穿戴跟府中的仆人无异。急足吩咐他转呈信件,他不言语,接了信便拆。
        急足怒曰:“大胆仆役,怎敢拆王舍人的信!”
        王安石头也不抬。
        管家闻声赶来,说:“他就是王舍人啊!”
        那东京倍道急足急切而走,边走边嘟哝:“好个王舍人,好个王舍人……”
        仁宗之后的英宗朝,王安石曾担任翰林学士知制诰,起草皇帝诏令,在舍人院办公。

        王安石躲乌纱帽躲进了厕所
        朝廷的使者昼夜兼程,快马加鞭赶赴金陵,专程给王安石送乌纱帽、三品大员的紫色朝服。使者到了江宁府,江宁太守顾不得吃午饭,立刻陪同前往王安石的家。
        二人在客厅喝了三道茶,王安石不露面。管家说,王相公一大早就骑驴出门了。
        时在夏日,天色很明亮。太守的肚子饿得咕咕响。江宁是上州,太守官阶不低。朝廷使者更是身负皇命。在仁宗朝,王安石曾经七辞皇命,拒绝起居舍人的显赫职位。
        使者端坐不动,却是浑身冒虚汗。太守喝茶多,屡屡跑厕所,隐隐约约听见另一间厕所里有人在哼曲子词。官场有传说:王介甫蹲厕所,喜欢哼唱新词。
        眼见得日头偏西了,管家在客厅的外面闲步几回了,并不报告王相公是否已归来。太守与使者俱不敢问,下决心傻等。眼见得黄昏时分了,二人嘀咕了几句,请来那位管家,把盖了玉玺大印的敕书交付,管家依礼跪接。二人告辞,未及上高轩,却见黑面王安石疾步而来,硬生生塞还敕书。
        原来,王安石家专辟一厕所,厕所里有卧榻。这个厕所专拒朝廷的乌纱帽,从仁宗朝拒到神宗朝。

        司马光奔走呼吁:王安石当宰相,“太平可立致!”
        英宗去世,宋神宗登基,改年号。熙宁元年,京师传言:王安石要当宰相。宋代人马永卿《元城语录》:“当时天下舆论,以金陵王安石不做执政为屈。”
        司马光大声疾呼:“窃见介甫独负天下大名三十余年,才高而学富,难进而易退。远近之士,识与不识,咸谓介甫不起则已,起则太平可立致,生民成被其泽矣。”
        当初,在大相国寺洗沉香木桶澡,司马光听王安石的治国高论,佩服得五体投地。十余年间,司马君实与王介甫书信不断。介甫做地方官,辗转多个州,政绩卓然,有丰富的基层经验……司马君实尝语人:“介甫唯一的毛病,就是名士风度有点过,如果身上没有那些虱子乱跳,介甫堪称完人啊!”
        京城與论,盼王安石早日进京。

        宋神宗看地图泪流满面
        二十岁的宋神宗看地图常常流泪,燕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啊,竟然被契丹辽国占去!当年宋太宗御驾亲征却中箭落马,嫔妃们做了契丹的奴隶!此仇必报,国土必复,《澶渊之盟》必须废除!大宋军队一百三十万,禁军八十万!
        三朝老臣富弼进谏年轻的皇帝:“愿二十年口不言兵……干戈一起,所关祸福不细!”
        朝廷大臣们对宋神宗的心思洞若观火。皇帝流泪是个危险的信号。
        皇帝寝食不安如何是好?肱股之臣安在?
        金陵王安石名震京师,宋神宗求大贤,一日三吐哺。
        皇帝吃饭睡觉,嘴里梦里,全是一代高人王安石。
        近臣韩维说:“王安石一定会支持陛下收复燕云十六州。”

        孙固
        宋神宗问侍读学士孙固:“王安石这个人怎么样,能当宰相吗?”
        孙固答:“宰相自有度,安石狷狭少容。”宰相肚里能撑船,王安石小肚鸡肠。
        过了几天,皇帝又问相同的问题,倾向性明显。孙固的回答和上次一样,毫不理会“圣意”。未久,皇帝再来问,孙固不回答,兀自闭目养神。
        宋神宗欲怒又止,大约想起了太祖家法:广开言路,不治言论罪。
        孙固,《宋史》有传。单凭这个细节,他就十分可爱。

        金陵王安石终于启程了
        宋神宗想见王安石,王安石称病不来汴京。皇帝真是急啊,屡屡下诏,又让使臣传密旨:介甫进京后先做翰林院学士,一年内,晋升宰辅大臣。
        王安石终于接旨启程了,宋神宗翘首以待。然而,王安石从金陵到汴京走了七个月,一路上玩儿着走,吟风弄月,留连古迹,小饮酒,剧饮茶,细品龙井,并为龙井题诗,与名满天下的高僧、龙井茶的发明者辨才大和尚说空谈禅,古刹一住二十天。
        高人之出要潇洒。出与处,都有讲究;行与藏,要看时机。
        躬耕南阳的诸葛亮让刘玄德空跑了两次,第三次才见玄德公,展示《隆中对》。
        宋神宗在龙椅上龙床上,念念不忘王安石,叹曰:“古语说才难,却不知朕比人才更难!”
        皇帝急,王安石不急。
        王安石自称千年古木,栋梁之材,“世无良匠莫相侵。”
        今日之良匠乃是宋神宗。

        (摘自刘小川著《品中国文人系列》)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