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注释】
腻云:代指女子头发。
亸:下垂貌。
厌厌:同“恹恹”,精神不振貌。
无那:无奈。
鸡窗:指书窗或书房。语出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
蛮笺象管:纸和笔。蛮笺,古称南方或外域所产彩笺。象管,象牙所作笔管。
镇:常。
【译文】
自入春以来见红花绿叶全带着愁苦,样样事都让我心烦意躁。太阳已升到了花树梢头,黄莺已在柳条间鸣啼穿梭,我仍在香被里躺卧。腰身消瘦了,秀发乱蓬蓬,整天无精打采懒得把脂粉胭脂抹。真无奈,只恨那薄情郎一去后,从不把书信捎。
早知如此,后悔当初没有把他的马鞍锁。让他留在书房里,只和彩笺毛笔为伍,紧紧管住他让他吟诗作功课。一天天紧相随,不分开,我手拈针线伴他坐,我们要快快活活长厮守,免得青春年少光阴虚度过。
【题解】
此词写闺怨,有鲜明民间特色,是柳永“俚词”代表作。宋元时广为流传,尤为歌妓喜爱,元时关汉卿将其写入杂剧《谢天香》。此词直接用第一人称,语言直白赤裸,咏叹热烈奔放,有明显的市井气息。
柳永不拘泥于阶层,甘为歌儿舞女代言,表达对自由幸福的渴望。此种世俗直白的表达,虽得不到正统文人认同,却能在市井间不胫而走,有“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盛况。
《迷神引》
一叶扁舟轻帆卷,暂泊楚江南岸。孤城暮角,引胡笳怨。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天际遥山小,黛眉浅。
旧赏轻抛,到此成游宦。觉客程劳,年光晚。异乡风物,忍萧索,当愁眼。帝城赊,秦楼阻,旅魂乱。芳草连空阔,残照满。佳人无消息,断云远。
【注释】
角:画角,古代军中乐器,上有绘画装饰,其音高亢哀厉。
胡笳怨:胡笳为古代北方民族管乐器,传为张骞自西域引入,其声悲凉,因称“怨”。
赊:遥远。
秦楼:又名凤楼、凤凰台,为秦穆公为其女弄玉所建之楼。后指美女居处。此代指心爱的女子。
【译文】
一叶小舟舒卷轻帆,暂时停泊在楚江南岸。孤城中响起阵阵角声,又引出胡笳声呜咽哀怨。江水白茫茫,沙滩上栖息的大雁,顷刻间全部被惊散。一丛丛秋林雾散烟收,像画屏一般在眼前铺展。看天边远山是那么细小,就像美人的黛眉一样浅淡。
轻易地离开了心上人,到这里成了游宦。深感到旅途劳累,一年又到岁晚。不忍看异乡风物,一片萧索,进入眼中又添愁烦。京城是这般遥远,秦楼楚馆也被阻难去,让我心烦意乱。芳草萋萋伸到空阔的云天,夕阳洒满河山。佳人杳无音信,像被风吹走的浮云远去不返。
【题解】
此词写羁旅行役之苦与倦游怀人之思。此词应为柳永晚年游宦时所作,可谓其个人生涯自况:少年不得志,长年客居京都,流连秦楼楚馆;晚岁入仕却又不得重用,长年宦游,苦不堪言。
全词用语直白而深情,清简而酣畅。
《少年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去年时。
【注释】
迟迟:马行缓慢貌。
夕阳岛外:一作“夕阳鸟外”。
狎兴:游乐的兴致。狎,亲昵而轻佻。
不似去年时:一作“不似少年时”。
【译文】
长安古道上马行迟迟,高高柳树上秋蝉乱啼嘶。夕阳照射下的山那边,秋风在原野上劲吹,我举目远望见天幕从四方下垂。
归山的云一去杳无踪迹,往日的理想期待在哪里?冶游饮宴的兴致已衰减,过去的酒友也都零落无几,今年的我已不像去年那时。
【题解】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宋于庭谓柳词多“精金粹玉”,殆谓此类。词末余恨无穷,余味不尽。
此词为柳永晚年过长安所作,回顾年少风流,慨叹一生落魄,抒写万事已休的寥落心意,与青年时的风格大相径庭,沉郁而萧索,读之令人顿起同悲之心。全词情景相生,虚实互应,是作者悲苦一生的高度概括和真实写照。
柳永擅长调,小令往往为人忽略,但其小令也自不俗。此词将“秋士易感”的失志之悲,写入令词,是为其词在内容意境方面的开拓。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注释】
红衰翠减:指花叶凋零。红,代指花。翠,代指绿叶。
休:衰残。
淹留:久留。
【译文】
看潇潇暮雨洒落江天,一番清洗,洗出一片清秋。渐觉凉风一阵紧似一阵,关山江河全变得肃杀冷落,如血的残阳正斜照高楼。到处是一片残花败叶,一切美好风物都渐渐萧条。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默默无声匆匆东流。
不忍心登上高楼远眺,怕望故乡遥远渺茫,归心更难以收。可叹几年浪迹萍踪漂泊不定,不知为何事在他乡苦苦滞留?想此时佳人定在妆楼凝望,不知她会有多少回误认归舟?她哪会知道我和她一样,身倚栏杆苦苦思念满怀忧愁。
【题解】
此词抒写仕途失意、江湖漂泊、伤别念远、羁旅怀人之悲慨,约作于柳永宦游江浙时。此词意境开阔、骨格高绝,有别于其俚曲俗词,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宋代赵令畤《侯鲭录》载,苏轼曾评其:“‘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清代郑文焯《与人论词遗札》评曰:“柳词本以柔婉见长,此词却以沉雄之魄,清劲之气,写奇丽之情。”
《戚氏》
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凄然,望江关,飞云暗淡夕阳闲。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远道迢递,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湲。正蝉吟败叶,蛩响衰草,相应喧喧。
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长天净,绛河清浅,皓月婵娟。思绵绵,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
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流连。别来迅景如梭,旧游似梦,烟水程何限?念利名,憔悴长萦绊,追往事、空惨愁颜。漏箭移,稍觉轻寒,渐呜咽、画角数声残。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
【注释】
江关:荆门、虎牙二山夹江对峙,古称江关,战国时为楚地。
宋玉悲感:宋玉《九辩》曾以悲秋起兴,抒孤身逆旅之寂寞,发生不逢时之感慨。
陇水:北朝乐府《陇头歌辞》,词曰:“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此处取此二首句意。
绮陌红楼:犹言花街青楼。绮陌,繁华的道路。
漏箭:古时以漏壶滴水计时。漏箭移即光阴流逝。
【译文】
深秋的天气,一阵小雨洒落在庭院。栏干边的菊花已凋枯,井边的梧桐也落叶飘零,好像一片片碎云残烟。处处是凄凉景象,远望江水关山,只有夕阳西落淡云悠闲。当年宋玉悲秋,也曾在这里涉水登山。如今我远道而来,心中凄楚,不忍听这陇头流水呜咽。更不愿闻秋蝉伴落叶悲鸣,蟋蟀在衰草中啼叫,混杂秋声让人意乱心烦。
我在寂寞驿馆里度日如年,在风霜渐渐寒冷的秋夜,我静静地坐到夜深更阑。长天一清如洗,银河明净如泉,皓月当空高悬,漫漫长夜里面对此景,让我思绪绵绵,不堪屈指细算虚度的从前。那些年我未曾取得功名利禄,终日流连于楚馆秦楼,白白地过了一年又一年。
当年京城风光分外好,我年纪轻轻,一天天饮酒贪欢。更何况还有许多狂朋怪侣,遇到那酒宴歌舞更纵情流连。别后光阴如梭飞逝,想起旧游情景好像梦幻,不知这烟水征程还有多远?摆不脱的名利牵累让我憔悴不堪。追思往事只有满脸愁颜。漏箭在悄悄移动,稍稍地感到轻寒,又听到声声画角凄厉响耳边。闲站在窗户旁边,吹灭油灯等待拂晓,与自己影子相伴一夜无眠。
【题解】
柳永善“变旧声作新声”,此词为其首创,为词史第二长词,仅次于宋代吴文英《莺啼序》。词写羁旅情愁与身世之叹,或作于柳永外放荆南困于驿馆之际,反思一生行事,百感交集,可谓其一生缩影。“停灯向晓,抱影无眠”为一篇词眼,写尽孤单伶仃的难眠滋味,传神勾勒出一独倚虚窗、形影相吊的天涯倦客形象。
此词一出,流传很广,当时就有“《离骚》寂寞千载后,《戚氏》凄凉一曲终”之赞词。
《竹马子》
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对雌霓挂雨,雄风拂槛,微收烦暑。渐觉一叶惊秋,残蝉噪晚,素商时序。览景想前欢,指神京、非雾非烟深处。
向此成追感,新愁易积,故人难聚。凭高尽日凝伫,赢得销魂无语。极目霁霭霏微,暝鸦零乱,萧索江城暮。南楼画角,又送残阳去。
【注释】
雌霓挂雨:彩虹横空,天地间还带有雨水的湿气。彩虹双出,色彩鲜艳为主虹,色彩暗淡为副虹,雌霓是副虹。
素商时序:秋天接着次序即将代替夏天到来。素商,秋天。
霁霭霏微:晴空烟霭朦胧。霁,晴日。霏微,朦胧貌。
【译文】
登上孤零零的荒凉土垒,站在高亭上举目远望,见到的是烟雾弥漫的幽静沙洲。雨过天晴,暗霓挂雨升起,阵阵秋风劲吹门槛,酷暑燥热略微收敛。才渐渐感到时节已是清秋,晚蝉声声聒噪,似乎也是在告知金秋已来到。观赏眼前秋景回想昔日欢爱之人,可怜她远在那烟云迷蒙的京都。
面对此景勾起我对往昔的回忆,但如今只能频添许多新愁,想和故友再聚已很难如愿做到。站在高处终日凝望,我默默无语黯然魂销。看远方雨晴后烟雾朦胧,几只晚鸦乱飞,暮色苍茫江城萧索。听南楼画角声声,又把夕阳送走。
【题解】
此词约作于柳永漫游江南时,有别于其羁旅怀人慢词,虽亦写离愁,但应属文人雅词,笔意沉雄,意境苍凉,颇有壮士悲秋之慨。全词结构富于变化,情感起承转合,文辞、情绪、调意层层铺叙,酣畅流利,充分彰显了其长调慢词的优势,可见柳永于俗词之外深厚的文人雅词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