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原创】秋分时节(散文)

标签:
转载 |
![[转载]【原创】秋分时节(散文) [转载]【原创】秋分时节(散文)](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今年阳历九月二十三日(也就是阴历八月九日),14时50分,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分,微冷,又一临界点,一变将生。一叶凋零荒芜不了整个秋天,金色的九月,迎来秋高气爽,微风吹拂,飘来淡淡芬芳深深呼吸,馨香漫入心房。秋分之后,北极附近极夜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渐大。《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见春分”、“分者平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分就是半,这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
俗语云:稻黄一月,麦黄一夜。阵阵秋风,飘来田野间稻谷与泥土的芳香气息,把成熟和秋气传送到远方,仿佛在催促那些在外奔波的农家兄弟回家收割。乡谣里唱道:“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应时。”农谚也说:“秋分无生田,准备动刀镰。”
古代帝王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礼仪,祭祀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祭祀不独慎终追远、至意不泯,敬祖的美德也借此得以保存。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但因“秋分”这天不一定都有圆月,祭月无月大煞风景,故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提前到月圆的十五“中秋”。
秋分的意思有二:一是,日夜时间均等,并由日长夜短逐步日短夜长。二是,气候由热转凉。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一候的意思是谓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二候中的“坯”字是细土的意思,就是说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三候是说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水汽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便处于干涸之中。
又是一年秋分到,秋已深,凉意浓。“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为“半”之意,“秋分”的意思是日夜时间均等,并由日长夜短逐步变为日短夜长。再则就是气候由热转凉。左河水诗曰:“暑退秋 澄转爽凉,日光夜色两均长。”即为“转秋凉”。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秋分时节,我国广大地区,日平均气温都降到22以下,昼夜温差加大,进入了凉爽的秋季。按农历讲,“立秋”是秋季开始,到“霜降”秋季终止,而秋分正在这两节中间,将秋一分为二,故称“秋分”。同春分一样,秋分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均分各12小时。秋分之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在南北极点,可观测到太阳整日在地平线上转圈的现象。
古人认为,阳气盛雷发声,阴气盛雷收声,秋分后阴盛,故不再打雷。“坯”是培,“户”是穴,蛰虫受寒气驱逐,入地培土封穴,告别残秋准备冬眠。“涸”是干竭,春夏水长,秋冬干涸。春分“天门开”,阳气升腾,天气越来越暖。秋分“地门闭”,阴气渐盛,天气越来越凉。
秋季,温度多变,人,也多愁善感。平平淡淡的日子,幸幸福福的生活,因为某人的喝高,而徒增一声叹息。天空蔚蓝,秋阳灿烂。虽有瑟瑟的的风,但也有天高云淡的辽阔,窗外依旧车马喧嚣,当阳光重又照射时,心情也许会爽朗许多。
农村有“秋分吃秋菜”的习俗,秋菜即野苋菜,从野外采回来烧鱼汤,俗称“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肠,洗涤内脏,阖家老少,平安健康”。秋分农家都吃汤圆,还将十多个不包心的汤圆,用细竹叉扦着,插在田边地坎,希望用汤圆将麻雀的嘴粘住,免得麻雀偷吃庄稼,这叫“粘雀子嘴”。其实,最馋嘴的,不是雀儿,而是孩子们,秋分时他们呼朋引伴,到野地,摸鱼虾挖野菜,捡柴火烧野锅,吃秋菜喝秋汤。
秋分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竞争看谁放得高。秋分时节农村有能言善唱者扮作“秋官”,挨家送秋牛图,说唱秋耕不违农时的吉祥话,向农家讨赏钱。“秋分到,蛋儿俏”,同“春分”一样,在每年的“秋分”来临之际,农村里都要举行“竖蛋”游戏比赛。
午后的秋阳暖暖地透过树荫,落在地上,阳光盈窗,珠帘卷,凝眸东望,无语云飘扬。一笑阳光,潋滟荡漾,含眉,生烟。悉心一语,语重心长,满满的感动,在阳光里,慢慢圆融。晨风似水,无争静淌,一瓣心香,氤氲着时光,源远流长。卷一墨心景,轻描,填补那一秒,还有心的照耀。霞散千缕黄,荷逸一水香,田田晴脉脉,纤蕊倩丝芳。
从前,像这样收割的季节,田野里用禾斛打谷的“嗵嗵”声要响好些日子,那金黄的稻谷每一蔸都要从农人的手中经过,被一蔸一蔸地割倒,被一把一把地双手举过头顶使劲拍打。弯下腰去,直起腰来,低头晒背,抬头晒胸,真是好辛苦!
稻草挑回来后,要把它们集中起来堆成一个好大的稻草堆,稻草堆中间要插一根杉木,然后稻草就围着这根杉木堆好。这也是技术活儿,有些不会堆的人,堆到大半高时,稻草堆就倒了,真是好玩。稻草堆中间粗,胖鼓鼓的,两头细些。到了冬天要用时,人就站在稻草堆下一个一个地抽。记得我小时候,村中家家床上都要先放稻草,上面再放棉花絮,人躺上去,沙沙地响。
那时村里的稻草堆可真多啊,村庄周围,一个又一个,或者一个连一个,冬天坐在稻草堆下晒太阳,避风,暖和。小孩子们也喜欢到稻草堆下去玩摔跤比赛,因为地上总会有不少零碎的稻草,摔到地上了不疼。当水牛在我家乡的土地上消失了后,稻草堆的消失也就成了必然,这农耕文明里的乡村意象,在这片土地上再也无处寻找了,它隐匿在了时光的深处!
“秋风秋雨愁煞人”,人到秋天会垂暮伤感,要培养乐观情绪,多登高远眺,让忧郁惆怅情绪消散,保持神志安宁。秋季天气干燥,秋分前是温燥,秋分后是凉燥。燥伤津液,会引起各种燥症。防止凉燥,要尽量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应多喝水,多食果蔬,多吃温润食物,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古人说秋宜“冻足冻脑”,春捂秋冻体弱者慎之。
秋分时节,天空蔚蓝,秋阳灿烂,既有瑟瑟的风,也有辽阔的云。一丛秋草,揭秘秋的底蕴。枯枝的藤蔓,萧瑟的天空,和一尾目光留恋。“庭前丹桂香,篱外菊花黄。昼夜平分后,月光如水凉。”风在这个时候是凉爽宜人的,吹来了梨枣、大豆、月饼、小鸡炖蘑菇的味道。落叶无怨无悔地选择了飘落,把满腹的心思和话语,尽情地告诉了风中的云。
秋分在古代不仅只是一个节气,朝廷会在这一天举行祭月仪式,称为“夕月”。夕是黄昏,月亮在黄昏时出现,在黄昏时祭月,所以叫“夕月”,也就是“秋分”的意思。
古人之所以会在秋分时祭月,是因为日代表阳,月代表阴,秋分以后,阴气加重,世界归月神所主宰,故而要向月亮祈福。不过现在,秋分代表的只是秋天的一个节气,这个节气告诉人们,秋天渐已来临,要从各方面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切不可因贪凉而致病。
秋天是四季当中的第三个驿站,万物至此,免不了要停顿一下,或补充一下养分,或检视一下得失。秋分,恰如中年的人生滋味,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还是“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无论满载而归还是两手空空,都到了省悟的时候。修身养德,含蓄内敛,使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而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