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原创】我的老宅我的家(57)

(2023-03-20 10:41:14)
标签:

转载

            [转载]【原创】我的老宅我的家(57)  
   个生养了几代人的地方,对她真有些爱恋与情感。她每一寸土地都饱含着父辈们的心血和勤劳,每个角落里都透了的汗水,也洒满了对儿女博大而精深的爱,弥漫着童年的欢乐与幸福。老宅院承载着几代人的梦想,也见证了几代人的生活从贫穷到富有的全部历程。
     老宅院这个生养了几代人的地方,对她真有些爱恋与情感。无论贫穷还是富裕,每个人都有一段难以忘怀的儿时回忆。无论贫穷还是富裕,而带给我的回忆又离不开父母生养我的“老宅”。
    老家,父母的家,是我们幸福人生的起点,是我们前进路上的加油站,是我们风雨征程中最温馨的港湾。可是,有一天,天塌了,世界上最疼我的双亲先后永远的离开了我。子欲养而亲不待,那份痛苦撕心裂肺。

今天,我站在老家的门前,父母亲的音容笑貌犹在眼前,往日在父母跟前的欢乐时光历历在目,睹物思人,黯然泪下。然而,因为有爱,怎么会有沧桑,一切都是年轻的模样。房子老去,岁月老去,唯爱永在!无论贫穷还是富裕,每个人都有一段难以忘怀的儿时回忆。而带给我的回忆又离不开父母生养我的“老宅”。

老宅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在凛冽寒风中轻声叹息。门前的灯是他昏黄的眸子,在这般黑暗中发出依旧犀利的光。宅顶上的瓦檐是他灰白的眉,眉锋急转,透出些许睿智与威严。

然而,老宅却是慈祥的。他哺育了祖父与祖母,亦拉扯大爷爷和奶奶,他看着父亲呱呱落地,亦见证了母亲被娶进家门。他就这样默默地站在那片黄土地上,将他的爱连同秉性深深扎根在这一方故土里,浇注进生活在这里的子孙的血液里。

他老了,真的老了,老得就连一场风雨,亦能让他摇曳,老得就算只是蛇虫鼠蚁,亦能使他畏惧。他候在那里,只是候着,全然没想过是被抛弃。

是啊,这些年来,你一直不曾被人们忘却,包括我,一个不曾与你共处的孩子。你们每逢过节,便不远千里,回到你的身边,轻轻拨去你额头的蛛丝,轻轻扫去你身上的灰尘,那一刻,你欣慰了,我也欣慰了。

老家有一处老宅,我在那儿出生,在那儿成长,在那儿生活了十九年。老宅只有简简单单的一层,正房是二间草房,一明两暗,西间堂屋,吃饭的地方,东间主要是做饭的地方,东屋主要就是住人。

[转载]【原创】我的老宅我的家(57) 

 做饭时柴烟通过东西屋的火墙上的烟道冒出屋外,偶尔无风或风向不好,柴烟会从灶火门倒戗出来,二间屋里很快浓烟弥漫,呛得人睁不开眼睛,眼泪直流。靠北墙正中间摆着一个两开门的小橱子,橱子上部是并排三个抽屉,放些零碎的小物件,橱子里放碗碟、油坛子(装着熬好的猪油或羊油)等大件的东西。灶间角放一口大水缸,水缸上贴着一层层“福水满缸”的对联,每一两天母亲总要把水缸挑的满满的。我长到十五岁便接过母肩上的扁担去村北的水井里挑水了。

遵规守纪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的确很难。我是一个谨慎的学生,时时刻刻处处都会提醒着自己,勤早上学,不可迟到,尊重他人,团犹新地记得我上小学的学校,在老师的带领下,唱响着耳熟能详的国歌,在这片贫瘠而又充满希望的小学校,迎着朝霞升起了一个又一个承载心愿与心志的五星红旗,明亮的童声响彻学校,响彻村庄,响彻云霄。

我的少年是在读书和写字中度过的,小时候我看到邻居的同龄小孩们提起篮子去割草或者说去打猪草之类的,我看了很是羡慕他们, 也加入他们的行列,因为那年代里爱劳动是莫大的荣尚。可是,父亲在上海当工人,唯独母亲在家带了我们兄妹四人,虽然她斗大的识不了一箩筐,但很远有卓识,教育我们:读书才是正道. 只有读书今后才能成为社会有用之人。小时候的秋天也特难忘怀。稻子成熟了,老师会布置任务:“明天每人带一把镰刀割稻子!”于是,第二天,操场的一角的稻田里,会露出一个个小脑袋,像模像样,争先恐后,因为老师帮每个人都分好了地,不完成任务那是不行!

还记得学校厕所旁长了一种果子,满身是刺,椭圆形的,成熟以后满身黑黑,女孩子们特喜欢拿它捉弄男孩,偷偷摘下几个,看谁不顺眼,趁人不备,往头上一放,那家伙,盯上去容易,拿下来难,那些刺就像无数只脚缠在头发上,要想拿下,轻则疼的挤眉弄眼,重则嗷嗷直叫,更有甚者得把那一小撮头发剪下来,那模样活像和尚头上的小圆点。

每天我和弟弟、妹妹放学回家、或者在外面玩饿了,都会爬上凳子,到筐子里抓一块凉饼子,再抹上一些母亲自己做的豆瓣酱(如果偶尔抹了麻汁,就会遭到小伙伴的羡慕),一边啃着,又跑出去玩了。

 

每天放了学或星期天常有同学来我家里做作业、打纸牌、看连环画,也有人拿着水桶到井里打水,有的男同学拿着鱼竿到宅院后面的沟里钓鱼,女同学大多喜欢在后院的葡萄架底下采摘葡萄。每每这时,母亲总会拿出家里仅有的炒蚕豆、炒花生、煮红薯等土产来招待他们,伙伴们也都毫不拘束地争抢着吃。这种东西街伙伴其乐融融的场景,仿佛还在眼前,他们的笑声叫声仿佛还回荡在场院里。

最令人激动的游戏要数捉迷藏了,我们七八个孩子一起玩,我总是最后一个被找到。因为我太过熟悉园子里的一切,一草一木我都万分熟悉,我知道哪里最安全,自然不容易被找到。大概每个人的童年都少不了荡秋千。大人们在桃树上挂起了绳素,绑上木板,做成简易的秋千。

在结满桃子的时节,我和同我一般年纪的孩子们荡秋千,享受着“起飞”的感觉。偶尔,桃子摇落下来,于是,秋千也不荡了,转而去吃香甜可口的桃子。那时候,听的最多的声音便是欢笑声。

我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每年暑假,正是玉米施肥,拔草时。放暑假除了做暑假作业以外,还要帮家里干农活儿。那时还没有除草剂,所以每年夏天,玉米田里的草都非常多,天气热,玉米长的很快,暑假的时候,玉米都比我个头儿高,下面的野草也疯狂的生长着,这时候,就要进行我们暑假中最不愿意做的事情之一:玉米田里拔草。

每到收获的季节,那也是最累最忙的时候,特别是收苞谷花生啊,苞谷地里面蚊子又多,叶子又戳,每次去里面出来脖子脸上到处是红的,收苞谷也是最累的时候了,很多,每天都是从早到晚,白天收回去,晚上还要用手撕开挂起来,经常都是凌晨1点多才睡觉。

小时候,母亲对我们严厉中掺着无尽的慈爱,但生活中,你们又是慈爱甚至“护短”。母亲大人,你一生养育了我们4个子女,将我们四个子女抚养成长是非常不容易和艰辛的,你们培养了两个部队营职干部的儿子,转业都到地方党政机关,送去两个女儿到上海工作花费了千辛万苦。

[转载]【原创】我的老宅我的家(57)

父亲在上海果品副食品公司当采购员,工资在当时还算是比较高的,但要养我们,还要照顾农村的爷爷奶奶,所以每个月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小时候每逢春节回家总是带来苹果与梨子,当时,计划经济条件下是稀少的,物带回二、三斤火腿,真是物以稀为贵。60年闹自然灾害,那时过着吃不饱挨饿的日子,他却省吃俭用带回来粮票给我们买些玉米面与小麦面,那时年代属于小康的生活水平,打心眼里佩服有这样的父亲而自豪!

当时少年时穿的衣服破了再补照穿,我穿不得衣服还留给弟弟穿。每年过年他总要给我们兄妹四人添置新衣服,可他穿的衣服三、五年还在穿。76年我在部队带兵到上海,我带我的团长郭本江一起到父亲单位,晚上他作客买了三、四个菜挤在那6平方米的房间里吃了顿算是客气的,就寝也在这间房子里,只有一张床,我与团长郭本江睡在那儿,他却到单位的值班室挨了夜,早上还买来了早点。如今这一切都记忆犹新。

曾独身闯入大上海,解放后公司当采购员,走南闯北跑遍了全国各地,千方百计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为人民利益服务,年年被先进工作者。1979年提前退休与在家务农的母亲承包5亩田,天天起早摸黑,冬天顶着凛冽寒风,夏天冒着炎热酷暑,如数上缴承包金。

父亲身上具有许多的优点,他很细致,注重自己的仪表;他很勤劳,主动承担家庭的责任;他很慈祥,对儿女充满深深的爱……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