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女安仁之十九俩狗是“姐姐”
(2023-08-18 16:33:58)
标签:
教育情感育儿 |
分类: 闲言碎语 |
家人都爱狗。02年曾经养了一只柴犬,美其名曰“中华田园犬”,性情刚烈,给它起名“阿贝”。07年搬到这里,可以说是“打遍天下无敌手”,不过,从来不主动出击,也从来不对人叫嚷,只是在遇到一些同伴不识相向它挑衅,才奋起自卫反击,也就一招致胜。所以,这一片都知道这个“阿贝”,甚至有时吓唬一些不听话的小狗,都说“阿贝来了”。阿贝活到15岁的念头,终于在17年8月18日的早晨离开了我们。(所以记得那么清楚,那天是中国HR日,合肥承办长三角十佳HR大赛评选活动,我是东道主代表的评委会主任)我们给它举行了简单的葬礼,把它和随身物品包括饭碗、颈圈、牵绳、毛毯、毛衣等一并埋在高压走廊的树林里。(那里不会动土,可以长眠了)
按说安仁对阿贝没有印象,阿贝离世的时候,她还不足一周岁。可是,她也和我们常常提起它。仿佛她耳闻目睹了阿贝的生平事迹。
不过阿贝离世前,我们还有另外两只狗,一只牧羊犬,属于陨石边牧,毛色和边牧是一样的“七白三通”,只是背毛是灰白黑三色,我们就叫它“花花”,她是12年秋,儿子在安大校园门内捡到的流浪狗,当时估计不过半岁,他们小夫妻已经有了一只边牧(叫做“妞妞”),于是,我们俩老就接收过来,和阿贝一起带着。
不幸的是,妞妞在14年秋就病故了。之后不久,他们又养了一只黑色的泰迪,起名叫做“猴小”。而猴小在15年冬曾离家出走,在外面流浪了俩个多月,被儿媳在路上偶尔碰上了,又带回家。之后,才有了安仁。
如此说来,安仁出世的时候,家里还有两只狗,一只“花花”,一只“猴小”,都比安仁要大些。等到安仁会走路、说话时,这两只狗狗就成了安仁的“姐姐”。
因为“花花”是我们俩老带着的,也和我们生活在一起。而“猴小”是儿子他们带着的,和他们生活在一起。而安仁自上幼儿园之后,大多时间是和爸妈住在一起,所以,“猴小”和安仁就更亲切些。
我发现,小孩子和狗狗在一起,几乎没有什么忌讳和差别。也不管狗狗是否干净,让它舔着你的手,甚至舔你的脸,把手放在它的嘴上,它没准就把你的手轻轻咬着。当然,我们还是注意防范安仁与狗狗过从甚密。也当心她把狗狗惹恼了,被狗伤着。(我二姐小时候,就是拽着大狗的尾巴,被狗狗回头咬了小腿)。“猴小”的脾气很好,无论安仁怎么捉弄、折腾,都是随便接受。只是个头太小,不然安仁会当着小马来骑。
“花花”就没有那么随意了。仿佛它要和安仁在我们面前争宠。我带着安仁念书或背唐诗,安仁坐在我的腿上,“花花”就非要挤过来贴着我的腿靠着。我们也就把它带进“朋友圈”。每当念了一段唐诗,就回头问问“花花,妹妹念得好不好呢?”“花花”也就顺势摇摇尾巴,表示赞赏。不过,“花花”也有不配合的时候,当着问它它却无动于衷没反应的时候,我就说“安仁,看来你没有念好,‘花花’不点赞呢?”于是,安仁看着“花花”,又认真地念起书来。
边牧在狗类里面,是第一聪明的。它善于观察家人的地位和排序,也会欺软怕硬。当然,它会畏惧我们俩老,可是对安仁这小女孩渐渐长大,或许感觉到它的地位下降,受到威胁。有时乘我们不注意,就悄悄地“叨”安仁一下。那也就是用嘴巴碰触安仁的手,似乎在吓唬安仁。这时,安仁就向我们告状。我们自然要对“花花”教育一番。这有点像小孩子吵嘴打架,吵嘴打架是弄真格的,但过一会儿又会和好如此,忘却一切了。
我们到郊外游玩的时候,通常都带着狗狗。那时,安仁牵着“花花”(通常“猴小”是不牵的),同时进入手机的取景框,也就留下了不少有趣的合影。“花花”知道我们在拍照,也就很端庄地摆出“pose”,这俩个小姊妹也就入镜了。而安仁和“猴小”合影的相片,多半是安仁坐着,“猴小”站着。我的笔记本电脑是双频的,盖板可以写字作画,我将安仁与“猴小”的一幅合影作为面板的封面画,安仁坐着,“猴小”站着,依偎在一起,虽是水墨无彩,但精气神俱佳。
至于“阿贝”,安仁没有见到,就问“去哪儿了?”我说,“先去天堂了。以后,爷爷也要去天堂的,就会再见到‘阿贝的’。”童言无忌,她会说:“我也想去看看它。”我们只好哄着她,“将来都会去天堂的,总归会见面的。”
孩子的世界里,不会把人和动物做严格的区分,我们没把狗狗当做宠物,而是家庭成员的一部分,这,也都属于安仁的世界的一部分。我们,也就让“花花”“猴小”这俩“姐姐”,陪伴着她的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