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女安仁(“神笔马良”)之二
(2022-11-17 09:18:01)
标签:
教育育儿情感 |
分类: 闲言碎语 |
神笔马良的故事,是我小时候就知道的神话。那至少是我到了能听懂的年龄,而且也有了记忆力的时候,才听到的。可是,给孙女讲这个故事,倒是从她在襁褓中就开始了。
我把安大校内的老房子装修一下,就给儿子做婚房了。因为在五楼,且没有电梯,儿媳怀孕,上下楼不便,我就在我的小区里,租了一套三居室,有电梯,让他们住过来,从临产到儿媳上班,他们在这里住了两年。
孙女出世后,我经常过去看她,她在换尿不湿的间歇,就睡在一个木制的平板车上,我就趁机推拉着这个车子,在客厅里来回地走着。一边就神叨叨地给她讲故事。讲的最多的就是“神笔马良”。“很早很早以前,有一个小男孩,叫做马良。他每天都要到山里砍柴。有一天,他在砍柴的路上,见到了一位白头发、白眉毛、白胡子,身穿白衣服的老爷爷……”于是,就一直讲到马良把随身带着的干粮——奶奶为他准备的两块玉米饼,省给了老爷爷吃,自己却饿着肚子,老爷爷就送给马良一只神笔,画什么就是真的什么,当然,马良首先试着画了一块热腾腾、香喷喷的饼子,大口地吃起来了。
差不多讲到这个时候,小孙女又该吃奶或进卧室睡觉了。家人们都以为给这个“小不点”讲故事,她能知道啥。可是我知道,十八世纪德国有一个神童,12岁就取得博士学位,好像叫做威特。他的父亲,早在他襁褓时代,就开始使用准确简洁的语言,给他做“早教”。而且认为,即使婴幼儿还不会说话,甚至听不懂语言的意思,也能够接受文化的熏陶。所以,等到他能够说话、听懂和理解有关概念的时候,他早期接收的那些信息就会被唤醒,与之共鸣,汇入知识的海洋。我当然不全信这些。不过,既然陪着孙女,总不能哼着毫无意义的声音,哄她睡觉吧。
于是,这个“神笔马良”的故事,一直陪伴着她,直到她听得懂、理解其中的意思的年龄。
再后来,我在央视的电视节目中,找到我小时候看过的动画片“神笔马良”,那可是真正原版的故事了。她看过之后,也就记住了其中的主要片段,对于那只神笔就有了极其崇拜的心情。我们先后给她买了彩色蜡笔、铅笔和水彩笔,她就开始了涂鸦。自言自语地构思着美丽的图画。尽管在我们这些大人看起来,觉得什么都不像,但又有点像她说的东西。
当然,她的所有画笔,都不是马良那只神笔,无论怎么画,也不会从画纸上腾空飞起,变成那些心想事成的真东西。不过我相信,在她的心里,一定深藏着像“神笔马良”的很多童话故事,其中的勤劳、勇敢、善良、美好、纯真、幸福与快乐,都会伴随着她的成长,厚重而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