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你們的崇高鼓舞着我、鞭策着我,請允許我用這樣的方式來表達我的敬意。願健在者平安長壽,願乘鶴西去者得大自在。
------- 陈 耀
今年农历9月13日是百年书坛、一代才女游寿先生103周年诞辰日,至今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十五年了。我曾多次想提笔写点怀念的文字,但都因循未果。她,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游寿的名字却伴随着她的作品,成为在中国书坛历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这个奇迹为华夏文明增添着光彩,让人们不断地去探寻、去追索
……
我喜欢游寿先生的书法,于1989年底开始与先生多年来一直书信往还,直到1994年2月16日游寿先生逝世,即无缘谋面。她老人家以在85岁高龄给予我分别赐题了二幅书作,是我珍藏的珍爱之物。近年来,在艺术品越来越具有金融工具气质的今天,甚至让不少人的收藏更是为投机目的。所以有许多各地的收藏爱好者,画廊等曾有打电话和写信给我,让我转让给他们,我一直舍不得。
近日,在寒舍接待了来自福建宁德市的一位彭先生,自称是二十世纪杰出的女书法家游寿先生后裔之亲属,酷爱书法,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受当地政府委托搜集游寿先生的遗墨结集出版。借此慕名专程赶到居住在浙江台州(椒江)陈耀先生的府上一叙!当彭先生第一眼看到这幅游寿先生书法遗墨时就爱不释手。这是陈耀先生珍藏游寿先生的其中一件珍爱之物。协商央求了半天,最终答应将此幅转让给他,真所谓缘份所至也。陈耀先生至于为这幅书画藏品寻找到这类“婆家”。对于一位德高望重的大书家,也许对她老人家最好的纪念,就是与更多人分享她的作品。
我将这幅游寿先生八十五岁时所作书法精品照片发到这里以示纪念,并写下一些文字,也算是对游老的缅怀和追忆。
----------------------------
-------------------------------
新闻背景:
游寿,号介眉、戒微,1906年9月13日出生于福建省霞浦县。是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考古学家、人类学家。其高祖游光绎为乾隆进士,翰林院编修。陕西道监察御史,嘉庆八年“以言铨政去官”,归闽后掌教福州鳌峰书院19年。有《炳烛斋诗手稿》,诗集中与之交游赠答者,如王伟人、朱石君、阮芸台、齐北瀛、伊墨卿等皆一代名流,一代名吏林则徐也出其门下。游光绎的后裔在游光绎的影响下大都从事教育事业,父游学诚曾为福宁府中学堂监督,一生致力于教学事业,为文教界名儒。
游寿1925年毕业于福州女子师范学校,1931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1934年考入金陵大学文科研究所,1936年获硕士学位。为金石书法大家李瑞清、胡小石的入室弟子。尤精于篆隶及北碑。她的书法继承了其师书风,又有了新的发展,素有“秦风汉骨”之誉。曾任重庆女子师范学院讲师、山东师范学院、中央大学文学系教授、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人类学位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黑龙江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她长期从事文史教学工作,而于书法,考古造诣尤高。从事教学60余年,对中国古典文学、史学、金石学均有研究。游寿上了年纪后,也还很看重游光绎的字。1999年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书法大展,充分展示了这位20世纪杰出女书法家的艺术风采。以独特的艺术风貌立足于当代书坛,与萧娴合称
“南萧北游”
之誉。她是一个敢于游历天下的女人,是我国不多的考古学家中唯一的女人,在我国现代屈指可数的女书家中是最有分量的女人,是有心借助现代教育葆真“金石书派”的书法教育家群体中唯一的女人,是在文革中被称为“学术权威”怪人群中的女人,又是和亿万万民妇一样平淡普通得让人不敢相信她是享有大学名教授声誉的女人。
有书论《论汉碑》、《随感录》、《书苑镂锦》等存世。游家在闽东霞浦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具有着极为广大的影响。2005年,福建省霞浦县征集评选“十大历史文化名人”,时间跨越千年。十位中,就有游光绎、游寿两位出自游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