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何满子先生遗体告别仪式
继去年5月16日在上海龙华殡仪馆告别一代学术大家王元化先生遗体整整一年后。昨日一早,陈耀偕夫人抵达上海后,在第一时间就赶往位于上海市漕溪路的龙华殡仪馆。于5月8日22时36分病逝的一代杂文大家何满子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就在此举行。
因为书画爱好关系,与何满子老先生曾结下了很深的感情,所以到告别仪式现场最后一次和敬慕的大师近距离的亲密接触。何老满子先生是一位才华横溢、著作颇丰、受人尊敬和爱戴的文化名人,觉得能够最后送他老人家最后一程,也是我今生莫大的荣幸!
何满子先生的追悼会17日上午在上海龙华殡仪馆归源厅举行,10点时,追悼会正式开始。归源厅内庄严肃穆,灵堂内摆满了花圈,遗像摆放在灵堂正中央。遗像两边挂着上海古籍出版社敬挽的大幅挽联,上方悬挂着横幅“何满子先生告别仪式”,哀思在空气中弥漫。在前来送别的人群里,有来自海内外的何老知交好友,以及众多上海文化界的学者、作家与相关单位代表及亲属和何老的浙江富阳老家的政府领导等提前赶到殡仪馆参加告别仪式······
到处都是洁白的鲜花,入口两侧则密密麻麻地摆放了黄白玫瑰花篮。
9点半左右何满子先生的家人和工作人员正在忙着布置何老遗体告别仪式会场。

迈入大厅内的一刹那,不禁使我难抑悲痛。灵堂内摆满了菊黄白鲜花,遗像摆放在灵堂正中央。银河厅庄严肃穆,大厅上方悬挂着横幅“何满子先生告别仪式”,横幅下方是何满子先生的遗像,照片上,老人眼神睿智,嘴角含笑。
博主:陈耀先生签到。
陈耀先生在摆满了鲜艳的菊黄白色花圈的告别何老仪式现场。
何老生前好友方成、李昌钰等等知名人士,也有鲁迅的儿子周海婴等也敬献了花圈。
殡仪馆的灵堂内,摆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花圈和挽联。
许多作家送来挽联。
在举行的告别仪式上,前来为何老送行的人挤满了上海殡仪馆归源厅。每人还获赠一页“何满子先生生平简介”。
何满子老先生安详地躺在菊黄白色的鲜花丛中,走完了他老人家91岁人生的最后一步。
何满子夫人87岁高龄的吴仲华女史在目睹丈夫遗体后,悲痛不已,步履失常,在家人搀扶下艰难步过。
家属守护在遗体旁,悲伤落泪,致谢前来送别的相关单位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

来自海内外何满子先生的各界知交好友,以及众多上海市民前来吊唁。人们默默地站着,每人手中一支支黄色的鲜花,花香伴着哀伤,以静默的方式送老人最后一程。
赶来参加何老遗体告别仪式的人们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缓缓向前移动,人头攒动却又异常的安静。
殡仪馆归源厅灵堂内,摆满了来自各界人士以及各位亲属、朋友、徒弟送来的的花圈和挽联。
四人一排,绕过何老遗体时,三鞠躬后每人亲自送上一枝黄菊花表示最后的敬意。
这是何家家属亦按照习俗回礼道谢的毛巾与巧克力。

(摄影/
陈 耀 · 邱斐霞 )
遗憾:
( 这样一位名誉海内外的我国一代杂文大家不幸去世,可以说是我国文化界一大损失。遗憾的是有关媒体表现出了几近冷漠的态度,不仅没有拿出足够篇幅来介绍和追忆这位文化界老前辈,就连他老人家去世的消息都不屑刊登。这与在对待娱乐圈人和事上的态度相比,实在相差甚远。比如相声名家马季、还有比何满子迟一天去世的李文华及《红楼梦》电视连续剧中林黛玉一角的扮演者陈晓旭等人去世,大大小小的媒体不仅及时而连篇累牍地予以报道,还从各方面挖掘素材,唯恐比别滞后,有时甚至到了凭空想象、恶意炒作、令人反感的地步。很明显,报道这些明星的去世及相关新闻,能吸引眼球,能提高报刊销售量和网站点击率,而报道何满子等“另类”名人,则达不到预期效果。这种追求新闻娱乐化的做法,虽然也是满足部分读者的需要,但从新闻使命角度来讲,终究显得有点浮躁,不值得提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