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京剧的吐字和咬字

(2008-09-06 08:02:23)
标签:

京剧

声乐

吐字

韵味

文化

分类: 京剧声乐讲座
                 京剧的字是风格韵味构成的重要因素

 

不管唱什么都要注重字,因为唱是声音和语言相结合来传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有了正确的吐字咬字的方法,才能把语言通过歌声形象地表现出来。我们京剧里叫“字正腔圆”,因为字是从属于腔的。在创作唱腔时就是所谓的“腔随字走,字领腔行。因此怎样把字唱清楚而又要把腔唱圆,合于京剧的风格,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什么是咬字、吐字

    咬字就是把字咬好和咬住,吐字就是要把已经咬好的字从咬住的状态吐送出去。由于这两者是一个动作的两个方面,是先后的过程,因此就不能把咬字理解为咬住不放,而应理解为通过唇、舌、齿、牙、喉等发声器官作成字的不同姿态,以便在气息通过时发出清晰的合乎预想的字的声音。符合了就是字正,不符合就是咬撇(PIA)了。而吐字就是要在唇、舌、齿、牙、喉等器官所咬住字的基础上,把它如实地有时还要夸张地吐送出去。他和咬字不同,它不仅要用气,还要用力。它要求口腔根据不同的字所作成的形状要具有一定的和气息对抗的力量,这样才能防止在把字往外吐送时,由于气息的力度而把原来的口型改变和松掉。

由此看来,吐字送字要有力,咬字也要有一定的抗衡力度,这就必须首先弄清楚那些字在什么地方用力。我国声乐传统中,把字按其发音的不同类型的部位及口型,分析归纳出一种叫五音、四呼的法则。为便于说明我们要用汉语拼音的科学方法加以说明。

(二)汉语拼音的简单知识

1、          音节和因素

音节是语音单位。我国文字是单音节的,就是一个字一个音节。音素就是语音中分析出来的最小单位。一个音节可能只有一个音素,例如“一“字。也有的音节是由两个到三个,至多到四个音素所组成的,例如“光“就是由”格乌啊昂“(guang)所组成。

2、          声母和韵母

声 母 表
b  p  m  f  d   n  l   g  k  h  j  q  x
玻 坡 摸 佛 得 特 呢 勒 哥 科 喝 基 欺 希
zh ch sh  r  z  c  s
知 蚩 诗 日 资 雌 思

韵 母 表
a  o  e  ai  ei ao ou an en ang
啊 喔 鹅 哀  诶 凹 欧 安 恩 昂


eng      ong
亨的韵母 轰的韵母


i    ia   ie  iao  iou  ian  in  iang iong
衣   呀   耶  腰   忧   烟   因   央  


u  ua  uai    uan  uen uang ueng

乌 蛙   歪    弯   温  汪   


ü  üe  üan ün
迂 约  冤  晕   

声 调 符 号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

掌握汉语拼音可以作为学习京剧的基本手段,为进一步研究京剧的字、腔创造条件。尽管京剧有湖广韵、中州韵以及上口字,但是毕竟大部分是北京语音或以北京语音为基础。并且必要时我们也可以借用汉语拼音的符号来标出湖广韵、中州韵及上口字。

(三)什么是五音

   五音就是根据字的声、韵母在口腔内受阻的发音部位而分为五种。就是唇、舌、齿、牙、喉。也可以说是五个不同的着力点。用汉语拼音来讲,凡是以b、p、m、f开头的叫唇音字。凡是以d、t、n、l开头的叫舌音字。凡以zh、ch、sh、z、c、s开头的叫齿音字。凡以j、q、x开头的叫牙音字。凡以g、k、h开头的叫喉音字。当我们在发这五种发音部位不同的字时,可以根据不同的部位来使劲。

   四呼是根据母音不同的四种口型,即开、齐、撮、合。这四种口型也有他们的着力点。按我国古代声乐理论讲,开就是开口,用力在喉。齐就是齐齿,用力在齿。撮就是撮口,用力在唇。合就是合口,用力在满口。用汉语拼音来标明的话就是:凡以a、o、e以及a、o、e开头的复韵母以及舌尖韵母、卷舌的韵母都属于开口呼。凡以i开头的复韵母,都属于齐齿呼。凡属于u及u开头的复韵母,都叫撮口呼。凡是u及u开头复韵母都属于合口呼。

   下面我们探讨下五音四呼的严密结合问题。就是说在唱戏吐字的时候,怎么样把声母开头到最后一个韵目的各个音素都清清楚楚地送出来。并在唱某一个字的过程中,把咬好字的口型保持原样,不让它有丝毫改变及松动,只是按照字本身的因素需要归韵时,才逐步推移过渡,一直到最后一个音素结束为止。为了更好的吐字归韵,京剧里常把字分成头、腹、尾的说法。就是把字分成字头、字腹、字尾。在唱戏时不但要把字头咬好,而且在咬好字头以后,还要向腹尾推移过渡,特别是要把后面的尾巴交待清楚。同时,还要用气把每一个字的整个过程清晰地送到观众的耳朵里,才可以算得咬字准确和吐字清晰。

(四)口劲——吐字和咬字的力度问题

   要把字咬好并吐清楚,肯定是要用力的,而用力无非是指口腔构成字型的各器官肌肉要有力量,同时用气息把它送出来时也要有力。那么咬字、吐字到底是个什么劲儿,怎样来使劲呢?西洋的讲法叫弹性力度,京剧里叫软硬劲儿。怎么样来理解软硬劲儿,好比自行车的弹簧坐垫,当手往下按得时候,会感到两股力量和两种感觉。一种是顺着你的揿力向下缩短,有松软的感觉;另一种和向下压的力相反,有被他向上顶的感觉。前者感到软,后者感到硬。用传统的话讲就是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刚柔并济。我国古代的声乐著作中关于咬字的力度,曾经有这样的说法,即:咬字如猫衔耗子,那就是一个力度问题,咬得太紧耗子死了,咬的力小口松了耗子又跑掉了。西洋声乐家启发人们理解这种力度时,形容一一只拳头握住一只小鸟,太紧了要死掉,太松了要跑掉。这样的说法和猫衔耗子的说法是一致的,比较有科学性。

初学的朋友嘴皮子没劲,怎样使劲?我们说除了特殊的字需要猛地给他一下劲儿外,一般说都以用一种均匀而逐步增加力度的使劲儿的方法为宜。也就是一开始咬这个字的时候先不用使太大的力,或是并不使人感到你用了很大的力在吐这个字,而是从头向腹、尾推移的时候,越来越用上了力。越来越使人感到你有力。有时在收声归韵结束时达到了力度的高潮。这种劲可以使到字、腔的骨子里去,可谓“入木三分”。这样的劲并不好找,但是只要我们心里明白这个道理,按照正确方法循序渐进,再配合字开头的脆劲儿来练习,就不难得到刚柔并济的弹性力度。不过找这种力度切忌用力过头和使用蛮力拼体力,这样会使喉头紧张演唱困难,对咬字和吐字没有任何帮助。

梅兰芳先生曾说:“唱戏咬字发声要注意口腔内部的活动”。这句话非常合乎科学的发声原理,比如张嘴,你外面张得越大,里面就越小,同样,你外面活动得太厉害,必然里面的活动就少了。从西洋的经验来说,要求不论是口腔的张合还是唇、舌的运动动作,都不能完全脱离说话的规律,如果把唇、舌、咽喉等有关肌肉搞得很紧张,反而不能把歌词唱清楚。另外还要求演唱的人不要有多余的强调动作,多余的动作会破坏声乐线的流畅。并且在咬字时要求唱的人不能因为要达到别人的要求而倾向于发音夸张,过分强调语言特点上的“发音清晰”,这样的夸张对声音是有害的。有好多京剧前辈吐字很考究,但是声音不达远,可能就是吐字的方法和力度问题,不达远是因为没有共鸣,怎么会缺少共鸣呢?可能就是由于口腔内肌肉过度紧张,使很大的劲咬着牙,怎么会有好的共鸣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