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的吐字和咬字
标签:
京剧声乐吐字韵味文化 |
分类: 京剧声乐讲座 |
不管唱什么都要注重字,因为唱是声音和语言相结合来传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有了正确的吐字咬字的方法,才能把语言通过歌声形象地表现出来。我们京剧里叫“字正腔圆”,因为字是从属于腔的。在创作唱腔时就是所谓的“腔随字走,字领腔行。因此怎样把字唱清楚而又要把腔唱圆,合于京剧的风格,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什么是咬字、吐字
由此看来,吐字送字要有力,咬字也要有一定的抗衡力度,这就必须首先弄清楚那些字在什么地方用力。我国声乐传统中,把字按其发音的不同类型的部位及口型,分析归纳出一种叫五音、四呼的法则。为便于说明我们要用汉语拼音的科学方法加以说明。
(二)汉语拼音的简单知识
1、
音节是语音单位。我国文字是单音节的,就是一个字一个音节。音素就是语音中分析出来的最小单位。一个音节可能只有一个音素,例如“一“字。也有的音节是由两个到三个,至多到四个音素所组成的,例如“光“就是由”格乌啊昂“(guang)所组成。
2、
声 母 表
b
玻 坡 摸 佛 得 特 呢 勒 哥 科 喝 基 欺 希
zh ch sh
知 蚩 诗 日 资 雌 思
韵 母 表
a
啊 喔 鹅 哀
eng
亨的韵母 轰的韵母
i
衣
u
乌 蛙
ü
迂 约
声 调 符 号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
掌握汉语拼音可以作为学习京剧的基本手段,为进一步研究京剧的字、腔创造条件。尽管京剧有湖广韵、中州韵以及上口字,但是毕竟大部分是北京语音或以北京语音为基础。并且必要时我们也可以借用汉语拼音的符号来标出湖广韵、中州韵及上口字。
(三)什么是五音
(四)口劲——吐字和咬字的力度问题
初学的朋友嘴皮子没劲,怎样使劲?我们说除了特殊的字需要猛地给他一下劲儿外,一般说都以用一种均匀而逐步增加力度的使劲儿的方法为宜。也就是一开始咬这个字的时候先不用使太大的力,或是并不使人感到你用了很大的力在吐这个字,而是从头向腹、尾推移的时候,越来越用上了力。越来越使人感到你有力。有时在收声归韵结束时达到了力度的高潮。这种劲可以使到字、腔的骨子里去,可谓“入木三分”。这样的劲并不好找,但是只要我们心里明白这个道理,按照正确方法循序渐进,再配合字开头的脆劲儿来练习,就不难得到刚柔并济的弹性力度。不过找这种力度切忌用力过头和使用蛮力拼体力,这样会使喉头紧张演唱困难,对咬字和吐字没有任何帮助。
梅兰芳先生曾说:“唱戏咬字发声要注意口腔内部的活动”。这句话非常合乎科学的发声原理,比如张嘴,你外面张得越大,里面就越小,同样,你外面活动得太厉害,必然里面的活动就少了。从西洋的经验来说,要求不论是口腔的张合还是唇、舌的运动动作,都不能完全脱离说话的规律,如果把唇、舌、咽喉等有关肌肉搞得很紧张,反而不能把歌词唱清楚。另外还要求演唱的人不要有多余的强调动作,多余的动作会破坏声乐线的流畅。并且在咬字时要求唱的人不能因为要达到别人的要求而倾向于发音夸张,过分强调语言特点上的“发音清晰”,这样的夸张对声音是有害的。有好多京剧前辈吐字很考究,但是声音不达远,可能就是吐字的方法和力度问题,不达远是因为没有共鸣,怎么会缺少共鸣呢?可能就是由于口腔内肌肉过度紧张,使很大的劲咬着牙,怎么会有好的共鸣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