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罗胖式互联网思维下的启示录 BY CDR

(2013-09-07 13:06:54)
标签:

家居

分类: 【锋·利营销】

罗胖式互联网思维下的启示录 <wbr>BY <wbr>CDR

导读:当听到罗胖说:这次的会员培训是我在做《罗辑思维》开始之前就已经准备好的,不管《罗辑思维》做得怎么样,它还是会预期发生的。我不得不佩服罗胖的前瞻性与统筹性,第一,能够按照自己的计划实现自己的目标;第二,对互联网时代的人群思维模式有着深入的洞察;第三,通过自己强大的个人魅力打造出颠覆性的营销模式。

 

一、 罗胖成功背后的不为人知的秘密

我记得第一次听到自媒体人,刚好是我坐飞机去四川的时候,当时腾讯网科技中心负责人程苓峰通过自己的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与人脉,以品牌顾问与广告供应商的角色,在短短的半年内实现了50万的收入;还有一个代表就是秋叶PPT的创始人张志,他提倡的职业人USB化,让每个职场菜鸟通过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变成即插即用的职场白骨精,从而告别过去的竞争白热化的职场硬盘时代,形成个人真正的“小而美”品牌;而在众多自封自己是自媒体人当中,做的最好的莫过于罗胖了。以我亲身经历为例,程苓峰、张志和罗胖三人我之前都在微信上关注了,但到现在为止,我只留下罗胖一人。为什么呢?

第一, 不按常理出牌,让粉丝时刻保持新鲜感;听过罗胖的微信语音的朋友都知道,他给我们分享的内容基本各行各业各领域的,有时讲讲历史,有时讲讲经济,更有时讲讲泡妞,完全摸不着他的套路,就这一点而言,就跟很多的以专业著称的自媒体人形成了明显的差异化。

第二, 对粉丝欲擒故纵,别轻易给他想要的;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呢?假如细心留意罗胖的微信号,你会发现你是不能在历史消息上查到任何关于他以前的文章和录音的。我们活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每天会接收大量的各类型的信息,但是又总是很难把它们全部都阅读完,所以我们会习惯性的过一段时间就找回一些有兴趣的公众号进行历史消息的重听,不过,正因为这个功能却让罗胖跟粉丝深深地粘在一起。以我自己为例,虽然我认可秋叶PPT的账号,但是我也会取消对秋叶PPT的关注,因为他每天给我推送一些多图片的文章,我会认为每接收一次就会用掉不少流量,与此同时,我也会知道,尽管我取消对他的关注,但我也不担心我会失去这个学习ppt的机会,因为只要在我想学的时候,查看一下历史消息就行了,可是在罗胖的公众号是实现不了,因为微信并没有开通查看语音历史消息的功能,所以假如取消对罗胖的关注的话,我就听不到罗胖给我发来的有趣故事录音。罗胖就是利用这个“漏洞”,让粉丝们对他别无选择,乖乖地听完他精心录制的每一段语音。

第三, 保持范式,实现懒式充电;罗胖的范式是什么?一天一早晨一语音一文章。非常简单的一种方式就可以让一个人学习到各种各样的知识,然后跟朋友们扯谈去。我认真地思考一下,为什么罗胖会选择这种范式呢?总结了几点:

1、 语音相对文字而言,粉丝更愿意接受,除了满足粉丝们既想懒又想学习的需求之外,同时也满足人的窥探欲,让他们总想听听这个胖子今天对自己讲什么;

2、 罗胖的语音可以用来制造出悬念,通过悬念的吸引,然后让粉丝都回复关键词从而把他们全部都互动起来,假如没有这一步,我相信罗胖是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因为互联网的核心就在于互动;

3、 从2012年12月21日开播以来到现在,九个多月以来一直保持同样的频率干一件平凡的事,每天早上的6、7点,我真不禁感慨是否要向清洁工一样去敬重他,另外,每次发送都是一些粉丝“只会不懂又好奇”的文章,不按常理出牌,让他们保持粘性。说起罗胖的所做的事,不禁反思,简单吗?简单!难吗?很难!伟大就是把简单的事做得不简单的好!

 

二、 半天160万是怎么炼成的

2013年8月9日是自媒体人历史的一天,《罗辑思维》推出“史上最无理”的付费会员制,5000个普通会员:200元;500个铁杆会员:1200元。结果是真实的,这让不少等着笑话的人失望了:这5500个会员名额只用半天售罄,160万元入账。正如罗胖所言:爱,就供养。不爱,就观望。会员是常规的,享受的权利是平淡的,钱也不是最重要的,最根本的是自媒体人格化爆发的势能!在互联网上对品牌的定义就是基于人格魅力带来的信任与爱。为什么罗胖的品牌有着这么强的号召力呢?

第一, 他是一个媒体人,而且是行业内知名电视媒体人。于是你看他罗辑思维的视频,说话的音色、语调、节奏,以及表情、动作都让人感觉很自然很舒服,其实这些都是多年修炼而来的功力,这种功力当然不仅表现在他怎么说话上,更体现在他组织和揉捏内容。我认真地听了几期他最近的发来的语音,发现他的确有一致性,就是他说讲的内容是其实是跟文章呈现出来的没有多大关联性与逻辑性,不过他也深知这个特性,于是他总是很会借势,找出与当下热门讨论的事件的连接点,然后把故事讲得非常生动既有趣,最后把粉丝深深地被他独特的人格吸引住;

第二, 罗胖虽然是一名知名的传统媒体人,他却懂互联网,懂互联网的那套逻辑,这个又很难得。最关键的莫过于他有意识地放低姿态,树立起一个“有种”、“有趣”、“有料”的身边读书人的角色,以《大脑做爱指南》作为切入点,建立一个《罗辑思维》的部落,和关注他的群众粉丝打成一片。而且最关键是他的讲述是闲聊式的,而不是老师说教式的,接着通过优酷的《罗辑思维》脱口秀与网易的有道笔记去广泛传播自己在互联网的声音,最后获得互联网时代的大面积影响力;

第三, 罗胖的知识的广度、阅历和人脉是远远超出绝大多数互联网业内人士。尽管其他懂比他更懂互联网的人,虽然也可以发挥出互联网的威力,却无法产出像罗那样独特有趣的优质内容,因此成就了自己在市场上的那一根独特的绣花针。

 

三、 年轻人别把罗胖当西施

在高速的发展社会底下,的确快速地培育出很多成功人士,尤其是在互联网领域里。各种“专家体”、“第一人体”等,这里我就不在多讲了,不过我还是想用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东施效颦”故事,告诫各位同胞、姐妹以及小伙伴们,对于他人的成功不能神化也不能要妖化,就算要做,也要做出一个符合自己的基因的USB。作为一名经常活跃在互联网的职场新兵而言,有时候,我挺反感那些所谓成功的人士整天在炫耀自己的能力与资源,说每天只干3个小时,释放自己自由的灵魂,又能短时间内获得高收入的回报,因为这些根本不可能给到年轻人很大的启发,反而有可能让他们跌入人生的深渊。最近听一个妹子讲她家的弟弟,从去年大学毕业后到现在,一直躲在家里看成功学,不找工作,24小时就躲房间里怨天怨地,埋怨这个社会怎么天妒英才,不让他去做公司的CEO/COO/CXO等。这一刻,我真不知道给她什么建议好了,只希望她能够尽快把这位小弟弟拉出来,别泡在成功学里面温水煮青蛙。其实罗胖一早就告诫过我们:别看那些成功学的书,它只是告诉你过去的东西。今天他成功了,我想他也一定不希望大家去刻意模仿他,看别人成功之路只是让自己少走弯路而已,因为社会在进步,人类的思想也会进步,当你的思想成长速度比社会成长速度快时,你就会成为当代那只成功飞起的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