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易经的奥秘》—曾仕强

(2010-02-24 00:50:54)
标签:

易经

曾仕强

读书笔记

家居

分类: 【锋·阅万卷】

Ø       易经是解开宇宙人生密码的宝典。

Ø       太极就是万事万物总的源头。诸子百家有一个共同的源头,就是易经。孔子讲得“吾道一以贯之”就是由太极这个系统一路讲下来的。

Ø       孔子的一贯之道就是中,就是仁,就是太极。发散出去,可以讲出忠恕等一大堆东西,收回来就是一个仁字。其实仁就是阴阳,左边的单人旁是阳,右边的两行是阴,一阴一阳就叫仁,就叫中,就叫太极。一个果仁,埋到地里以后,它会发芽,会长出一棵茂盛的树来,就靠仁字。仁是最核心的东西,天地万物都有仁。“好”字也是一阴一阳。

Ø       太极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Ø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Ø       “化”:体现在自然上就叫进化,体现在人类社会上就叫教化,体现在商业上就叫商业化。

Ø       “时也,命也。”——时一到,要当机立断;时不到要守时待命才是合理的因应。

Ø       两支筷子就是一阴一阳,合起来就是太极。我们用筷子往往是一只不动,一只动,不会两个都动或者两个都不动,拿起筷子,看准目标,两根筷子一个不动,一个动,两相配合,就马上夹到菜了。这就是“一阴一阳谓之道”了。

Ø       易经有三义,简易、不易、变易。简易就是简单。不易就是阴,常、本体、永远不变;变易就是非常、现象、瞬息万变。

Ø       变与不变是同时存在的,不变中有变,变中有不变。站在不变的立场上变化,才不会乱变。

Ø       变的三个原则:一权不离经,就是有一定的规矩;二是权不损人。不损害其他人的利益;三是权不多用,不能经常变,说明不成熟。

Ø       孔子的一生就是一个完整的卦象,卦有六爻,孔子的一生正是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爻  十有五而志于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第二爻  三十而立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

第三爻  四十而不惑            人不知而不缊,不亦君子乎

第四爻  五十知天命            发愤忘食

第五爻  六十耳顺              乐以忘忧

第六爻   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不知老之将至

Ø       三十岁确立人生的几个原则,择善固执,也是这个阶段所要尝试和坚持的。四十不惑不是对所有的事情不迷惑了,而是对自己的人生目标,人生的方向和原则,应该做到不惑。五十岁我们就知道一句话:我们一生的努力就在证明自己有什么样的命!即使证明自己不成功,不成功就不成功,心安理得就好。每个人都是个体差异。命是谁造的,是自己造的,就不要怨天尤人,人生没有办法重来,六十就要耳顺,对所有的批评不为所动。

Ø       孔子的“尽人事,听天命”,记住,五十岁以前就要“尽人事”,不管成功与否,需要去做的,应该做的,你就全力以赴去做。可是到了五十岁以后,就要听天命。我有成功的命,我自然会成功,我没有成功的命,也没有必要去强求。强求干嘛?那么辛苦干嘛?所有的名利都是空的。

Ø       易经告诉我们潜龙勿用是第一道关。

Ø       卦辞里有 元 亨 利 贞。 春天是元 开始 夏天是到旺盛  秋天是收获 冬天是储藏

                           清晨是元  中午是亨  下午是利 晚上休息是贞 周而复始。

Ø       运气就是人体内运的一口气,运好了,就是运气。人各有志就是人各有命,你的命运就是你的意志创造出来的。

Ø       人生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不努力就不知道自己的命是什么;你努力了半天,不过就是要知道你的命是什么而已。

Ø       人生的价值就在于造命,但是千万不要勉强,不要过分,过分的结果是害人害己,但是不及就是自暴自弃。过与不及,二者都不是合理点。所以,孔子说,最好的途径,就是不管你的命怎样,一定要做你喜欢的事情。孔子提出的“从吾所好”,我喜欢做的,有乐趣做的,我兢兢业业地去做,做到最后成功了,我很高兴;如果失败了,也没什么抱怨的,因为问心无愧了。

Ø       世界只能大同,无法一同。

Ø       易经的道理: 循环往复、物极必反、动态均衡(阴阳均衡)、超越吉凶。

Ø       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Ø       春兰、夏竹、秋菊、冬梅 超越时空,兼顾并重。(吉——吝——凶——悔)

Ø       时(时机)位(场合)中(合适)应 (反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