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定位:用什么方式让我们脱颖而出?
(2020-03-04 20:03:35)分类: 学习定位 |
一,硬通标准
曾经认识一个姑娘,和她交流起相亲这事,很爽快,她告诉我几个标准:高、帅、富,这就是硬指标。仔细回想一下她说的话,还真有道理。高帅富这些都是第一眼就可以识别的,也就是特征显而易见的。正因为特征明显,所以对用户的冲击力非常大,所以用户不但容易识别记忆,更容易传播形成口碑效应。
呃,这口水话说完了。其实,我说的是并不是男男女女那档子事,而是怎样做品牌以及品牌营销。
诚如上文所说,有的产品呢本身是非常具有特点的,比如“灰机”,在一大堆鸡里面,它是可以上天载人的,所以这个很好识别,用户也容易接受记忆和传播。当然,还有一些本身是没有多少特点的,经过一些特殊的加工和提炼,让本身的诉求超脱于别人,然后也就形成了独特的定位区隔,自然也让自己有了非常大的竞争优势。如铁锅到处都有,有人给自己的铁锅贴了一个标签,说是“Fe锅”,这在信息不对称的社会里面,很容易被当做新产品高科技一样的哄抢。
同样的道理,“采乐”就用了一个“去屑”的概念,就让大家差不多都唔会,以为这家伙还真的是天外飞仙,其他产品都不具有的特点就他们家有。实际上,这不过是定位的反诉求,让对手的诉求优势顷刻瓦解。
综上所述,这些都算得上是自身具有优势的硬通货角色。不管他是自己贴上去的还是本身所具有的,总算是一个容易识别的特征。
弱弱额说一句:“胖”也应该算是一种不可替代的竞争了了哦?
二,
别拍我啊!不能因为我说了一句实话就用手来奖励我吧?这不合适!呵呵,书归正传。话说上面的都是很特殊特点很突出的硬通货,一下子就能做出一些识别和记忆。但像我们这样的既非花容月貌又非国色天香的哥哥们又该咋办呢?
先天的条件让我们严重不足,说帅吧,比起潘安又差那么一点;说有钱吧,也不是很有钱,这包里两三块还是有的;说高吧,比起姚明我自愧不如。像我们这样的,要想在这僧多粥少的市场上突围而出,该咋办呢?
我在想,努力让自己有点优势吧。比我我自己可以没特点,但是我家隔壁的二狗子他妈的干儿子个子有三米,你知道吗?哦,是吧?你知道,那你应该记得住,我和他们家是亲戚,这样差不多就应该把我给记住了。
大家可能以为我在胡乱写字不讲规则,实际上我还是在说怎样做品牌和品牌营销。诚如上文所说,这种应该叫做关联效应。我自己可以没多少特色,但是有特色的和我有密切关系,所以我也是有身份证的人。
在实际的商业运行中,因为高度的模仿同质化,造成很多企业要想做出自己的特色是非常非常难的。比如做行业交流,都在做;做资讯?都在做;做电话?都在做、、、、那用户凭什么来识别我们呢?
个人建议,不妨先别推出整体优势,先突出自己某一方面的优势来引发用户记忆联想和传播,再来说整体优势的事情。比如速途网在这方面还算有一点经验,打造“速途论道”“速途沙龙”“速途研究院”三个拳头产品,大家可能对于速途网整体是做什么的印象并不深刻,但是速途论道,速途沙龙以及速途研究院一定记忆深刻,经常在报道中看到,在朋友们的聊天中听到,人说“窥一孔而见全豹”,通过这三个子产品所创造的影响力,速途网现在已经跃升为互联网第一社交媒体。但老实说,速途网这三个产品做得真不够深入。
回过头来说说派代网,用户基础这么深的网站,派代网有什么子产品让我们记住的吗?派代网想推整体?早过了那个时间段了。就算要推整体,这也可以整体和分策略一起并行啊。而现在派代网有子产品让我们记忆深刻吗?恐怕只是咱们几个混派代的人大概模糊的了解,而整个行业的人都不了解。
按照这个思路,随便抓一个网站。比如爱站网,即便我们根本不知道他们是玩什么的,但是他们隔三差五的推出一个中国最差网站排名,或者每周最难看网站排行榜等等之流的,我想说不定我就会去进行关注这个网站,访问这个网站的。
我们再说做淘宝,咱们的店整体没什么特点,但是我们的图片,或者咱们的服务,甚至预言,甚至于我们发的邮件,礼品,总得有一样东西是有点意思的吧?如果都没有,那用户干嘛要认我们呢?
大家听明白我说的是什么了吗?比如我是卖门的,大家都生产各式各样门,我也是这样去生产,但是生意一直不好。既然生意一直不好,而且在一大堆里面我几乎毫无特色,那么为什么我不能做好其中一个产品,让自己变得更有特色一点呢?与其在一堆高人里面找不到我,不如我站在一堆矮子里面,这不就容易找到我了吗?
我不就脱颖而出了吗?
照这样说起来,“我爸是李刚”也应该算是一个特点了哦??
三,
喂!君子动口不动手啊!话说上面说的,其实是单品优势突出原则。很多时候偶们在面对强敌的时候,我们根本硬拼打不过人家的,那怎么办?那就让自己至少某一方方面强于对方,田忌赛马还记得吗?就是这么一个原理。
前几天一个哥们找我聊化妆品的事情。说他们准备推出某个国家的有机化妆品等等作为诉求点来进入市场,而且还希望能够做到行业前列。我二话不说就问他:有机是啥意思?他以为我没读多少书,就说他们的产品是面对高端市场基本上是海归。
我想说,这忽悠人的我见多了。自欺欺人的还真少见。其实我的问题真正意思是:有多少用户知道“有机”化妆品是啥意思?营销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要符合用户的心智,而突然冒出来一个词,市场接受起来有难度不说,公司的业绩受损发展乏力才是重点。
我们在做方案设计的时候不妨多问问自己:用户为什么会选择我们?为什么?给我们一个理由?或者你已经有现成的诉求点了,我们就做一个小小的市场调查,去找一些根本不认识还不是行业人士的人,把你的诉求讲给他听,看看他们的反应?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自我假设的陷阱或者熟悉性原则里面走不出来,以为自己想的就是用户要的。
我当时给他的建议是先做一个单品,诉求点就以某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功能为主,比如祛斑就只祛斑,在诉求上充分聚焦,然后在营销推广传播上才能形成最大的合力。而且因为这样测策略完全区别于对手,真正做到了不和对手在同一个层面竞争,超越了对手,以此单品类优势来带动其他产品动销,这样子才有可能站到领先位置去。
很多人想问我你这些东西是怎么得来的?为什么认为这样一定可以?如果大家坚持每天都去超市,品牌店,各种专卖店与各种各样的用户做沟通交流,你就会掌握一些在办公室永远无法掌握的一线市场资料。
而这些,是用数据无论如何也分析不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