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铸琳复盘龙阳伟业,分享企业经营实践中对定位思维的一点体会

(2018-07-06 14:03:54)
分类: 学习定位

导读:

  • 龙阳伟业当前是地下防水刚性复合技术的开创者与领导者。

  • 已经不存在要不要聚焦,而是该正确、精准聚焦。

  • “反者,道之动也”是指导我们经营的主要思想

  • 面对选择,中小企业主要善于选择方向,规避竞争。

  • 面对现实,中小企业主优先考虑存活,而存活的前提恰恰是先做取舍,打造品牌。

关键词:聚焦  生存  反者,道之动也  机会  延伸  

开场语:

受护城河老师邀请,分享一下我们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契合定位的一些思路和领悟。

聚焦。

聚焦是定位非常核心的思想。

2000年的时候,我们从韩国引进了一款产品——一款混凝土添加剂(FS101、FS102)。我们引进这个产品以后,就面临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我们的产品是什么

从技术上说,这款添加剂可以用在任何有混凝土的场合,可以作为防水剂、结构密实剂,可以用来防止混凝土开裂从而浇灌超长后浇带等。而用做防水的话,也可以用在很多地方,如屋面防水、室内防水、地下防水等等。那么,我们的产品到底是什么?它是一种防水使用的东西,还是它是一种混凝土保护剂、密实剂?我们应该把它卖给谁?开始的时候,我们对这些是非常模糊的。

开始我们心很大,认为我们的产品可以用在任何地方。我们不希望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成交的领域,所以我们基本在不停地做加法。这个问题很现实——我们需要销售,只要有销售的机会,不管你是作为一个混凝土添加剂卖,还是作为防水卖,不管你是用在屋面,还是地下,总之能卖出去,实现资金回笼,养活公司一大家子人,企业能存续下去,就是好的。这个现实非常本能地推动我们不停地做加法,并且告诉我们的业务员:我们的产品是可以用在几乎所有只要有混凝土的场合。

经营一段时间,我们发现这种加法模式走不下去,为什么走不下去?我们总结了这么几点:

一、业务员不知道该怎么卖。

当我们说我们可以卖到任何地方时,我们的业务员反而不知道我们是卖什么的,不知道怎么卖。他们没有一点主心骨,不知道该把产品卖在哪里,他们会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根本不知道怎么卖,应该卖给谁,甚至不知道怎么清晰简要地表达它。

二、我们的客户也不清楚我们做什么的。

当我们觉得这个产品什么都可以做的时候,发现客户对我们的产品也是模糊的,比如去找朋友帮忙推广这个产品,他也很没有主心骨,抓不到一个核心的切入点,当你什么都能做的时候,在每个领域总感觉你产品的力度是不够的。所以我们总结,当你不聚焦,而不停做加法时,在客户心智当中,你的产品其实是非常模糊的。 

二、资源有限,根本不能做足每个领域。

企业有限资源下,分散分配在各个领域,资源非常不足,每个领域都做不精深。把资源投放在所有潜在客户,比如作为混凝土添加剂时主攻商混,作为防水添加剂使用时主攻施工单位,作为防水体系时主攻设计院和开发商。当我们什么路线都想走的时候,哪一条路线都走不好,因为一个企业资源是有限的,无论人脉、资金、人员的精力,当你平均的分配在不同领域时,每一个领域你都很难做到特别精深。

这就是在2000年遇到这样一个问题的情况下,我们做的反思和总结。因此,到2001年,我们意识到应该做减法,但做减法也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显然每一个企业都是不希望放过任何一个销售的机会的,对于企业来说,现金流是生存的保障,当你舍弃了这样那样的销售可能,这对企业就像壮士断腕。

我们聚焦的第一步,是从有混凝土就能使用我们的产品,聚焦到了混凝土防水剂上。这时它一系列功能,比如混凝土密实功能、保护功能等等,都统筹在了防水的定位下面。

后来我们又发现,防水领域还是太宽了,因为防水包括桥梁防水、涵洞防水、地铁防水、外墙防水、室内防水、地下防水等很多很多,到底你是哪一个领域呢,这又是一个很细分的问题。

于是我们又进一步做减法,首先聚焦到了屋面防水、室内防水和地下防水这三个非常明确的领域。最后,我们逐渐的发现,实际地下防水才是我们真正可以扎根的地方。也就是经过了8-9年的时间,我们才终于找到了聚焦的领域,实现了点的突破,就是我们定位在了地下防水这一块。

各位现在能接触定位思维,能够理解它的聚焦,我觉得是非常幸运的。因为我们企业更多的是走过来以后,回过头来才了解了定位这样一个理论,感觉它跟我们企业多年经营过程中的一些行为和思想非常契合,这也是我认同定位理论的核心原因。

我们仅仅关于聚焦这一点的领悟,就走了八年。大家不一定听过我们企业,但通过聚焦,在地下防水这个细分领域我们就是隐形的冠军。当我们回过头来去反思聚焦这个做减法问题,才发现这是我们多年来特别重要的一种思维,我们在不停的做减法,而这个做减法,不管是聚焦在三个领域,还是最终聚焦到了建筑地下防水,它最重要的是使我们在一个有限资源条件之下,实现了点的突破。

比如在防水这个领域,我们都知道的龙头企业是东方雨虹,它可能在全防水领域是冠军,你没有办法去超越她。如果你想要在整个全线跟它打的时候,几乎是没有任何机会的。但是东方雨虹在地下防水这一块,是没法和我们竞争的(这并不是指业绩上完胜,毕竟它多年发展的销售网络比我们覆盖广得多,这是指竞争优势上的完胜,以及所有正面交锋的胜负情况)。 在防水全线上,我们无法超越龙头企业,但在建筑地下防水这个点上,我们就有可能超越它。

这就是聚焦的力量,企业在有限资源下,实现点的突破,在某个领域扎到最深。我们知道定位中有个核心思想是做到数一数二,如果没有聚焦,你可能很难向领导者发起挑战而成为数一数二,从而保持在品牌市场安全位置。

反者,道之动也。


我一直觉得反者,道之动是定位里非常重要的思维。不能别人怎么想,你就怎么想,别人怎么做你就跟风,这样是绝对成不了定位大师的。而是应该反过来,别人怎么做,我的第一反应通常是跟他划清界限,尤其是别人做得越好,我越不要学习他或者跟风,我认为这是定位思维里需要掌握的一个核心。接下来分享一下,我们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是怎样领悟反者道之动的道理。

面对机会,我们还要考虑这个机会适不适合自己,即便机会非常大。

2005年时,当时我们的定位还很模糊,也正在这个时候,渗透结晶市场发展起来了。当时我们曾经考虑过要不要将我们的产品归入渗透结晶一类。当时渗透结晶市场发展非常快,看到这么猛的发展势头,可能很多企业就想跟风了,赶紧加进去分一杯羹,一个快速成长的市场,很吸引人。但当时我们的思维却是反过来的,我们当时想渗透结晶涨的那么快,这么多优秀的企业,包括很多国外的大企业涌进这个市场,我们得赶紧跟他做切割,不能说我们是渗透结晶,要跟他做隔离。为什么要做隔离呢?当时我们的想法很朴素,因为我们觉得打不过,我们太平凡了,也不是特别的优秀,比不上那些国外大企业,当这个领域里有这么多精英角逐的时候,我们加进去是完全没什么胜算的,跟他们打,将来肯定扛不住。最后我们只能是其中一个非常平庸的角色,哪怕让你在这个市场里快速增长几年,获得了一些收益,但是最终你在这个市场里边是没有太大可以称道的竞争力的,因为强者真的太多了,跟他们相比来说我们真的微不足道。

所以我们觉得绝对不要做鹤立鸡群里面的鸡。在这个领域我们既然做不了鹤,该我们作为“鸡”应该怎么办呢?——我们要站到虫子里边去。我们既然是“鸡”为什么要到鹤群里面去,我们也不要到鸡群里边去,因为在鸡群里面你也可能很平庸。所以我们就要到虫子群里边去,到蚂蚁群里边去,因为我们永远要做那个数一数二的。(定位的各个思想是互相呼应的一个体系。)

所以, “反者,道之动”成了支撑我们行为的一个重要思想。我们平时经常听到名言,比如“一件事情如果大家都在做,就已经不是机会了”,这个我们也是非常认同的。说到底,我们不希望打一场特别艰难的战争。如果大多数人都那么做,这里边肯定有很多的精英,跟这些精英打,我们又不是特别聪明,几乎是没有什么胜算的。如果你看到精英们、聪明的人都在这么做的时候,好了,我们不要去做了。我们做一些他们不做,或者不擅长的事情,这样子我们认为这仗打得就比较轻松。我们不希望打一些“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仗,而更希望打一些容易打的仗。

为什么聚焦那么好,这么企业仍在延伸

聊完聚焦和差异化的好处后,我想说一说,既然它这么重要,是一个企业竞争力核心,为什么很多时候定位人士去推广这个理论时,很多企业主是不怎么认同的呢?

我们自己十多年走过来,算是一个相对成功的案例,但是聚焦和差异化也是有风险的,“从众”总是看起来安全些(实际在市场容量够的时候安全,市场容量不够的时候也是不安全的)。我们看到不少依靠差异化崛起的企业,尤其现在,差异化主张的企业越来越多,越来越能感受到差异化在企业竞争中的重要性。但看到的光辉是冰山一角,我相信走出来的企业其实是凤毛麟角的,实际上它死亡的比例是非常高的(但“从众”而死掉的企业也不见得就少)。尤其像我们这种几乎革命性的差异化,有几个企业能够坚持不一样的路十年?首先要保证自己不死(这个过程恰恰死掉的一大批企业),其次你要成功形成自己独特的可持续并具备壁垒的竞争力,这样的企业就更少了。

所以,我们得理解为什么聚焦的取舍和差异化的选择,对于企业主来说如此艰难。因为对于一个企业主来说,他首先想的不是赢,不是大赢,他首先想的保证底线,是存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