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没有KPI的梦想,最终只是空想

(2016-06-02 13:50:24)

分享人|张继学

(新潮传媒集团创始人)

我今天分享一本书,叫《激活个体》,作者为华南理工大学的陈春花教授,刚刚从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岗位离任。本书对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公司与雇员之间的关系,做了详细的论述。

很多人在质疑,100年来的管理理念,在移动互联网是否真的过时了?因为包括雷军、罗胖在内,都在谈去管理化,去中心化,去中介化,去KPI,这一点其实很可怕。

 

尽管有些互联网公司鼓吹不要KPI,但阿里、腾讯、京东都要,难怪马云说:没有KPI的梦想,最终只是空想。

 

所以,为什么很多传统企业在互联网时代,仍然活得很好,而有些互联网公司却不行了?陈春花教授说:互联网时代,不是不需要管理,而是更需要管理,只是管理的范式和重心变了。


互联网时代,管理从管控,变成了提高平台的服务能力


不要被去KPI、去管理忽悠

从0到1需要灰度空间

从1到N需要更好的管理


传统时代,信息、知识、工具不对称,个人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目标,只有受雇于组织,组织通过管控实现效益。

 

而互联网时代,在信息、工具、知识平等面前,个人作用放大,组织需要完成目标,必须依靠个人,共同创造价值并分享价值,关系从雇佣变成了合作。


互联网对传统企业的颠覆,除了科技的颠覆外,更多是组织架构的颠覆,即:

平台+个人、特种部队等形式,对传统企业科层制组织的颠覆。


我们大胆假设,传统匠人只要以企业为平台,划小经营单位,运用互联网自组织的模式发展企业,可以活得很好。

 

比如阿米巴式的自组织存在几十年,从未衰退:


海尔活过来了,因为有2500个人单合一的自组织;

华为一直很牛,因为一直采用独立项目制,并于今年引进了阿米巴;

海底捞很牛,因为海式阿米巴是行业标杆;

韩都衣舍也牛,因为有上千个三人小组……

 

自组织为什么牛呢?回到陈教授的正题:互联网时代,不是不需要管理,而是更需要管理,只是管理从过去的管控,变成了提高平台的服务能力,为个体服务,让他们幸福快乐地工作,激发正念,共同创造价值并分享价值。

 

新时代,只是管理范式变了,不要被“去KPI”、“去管理”忽悠。从0到1,需要灰度空间,从1到N,需要更好的管理。


未来组织的关键职能,是让一群创意精英聚在一起


共享经济提升个体价值

为管理带来新挑战

做好组织创新,未来都会活得好


那么,面对这种组织变化,应该怎么办?陈春花教授提出“水样组织模式”,管理者的新范式:创造共享的价值。核心强调了这几点:


以共享价值为基础;

以个体价值创造为核心;

组织要拥有开放属性;

做好组织创新,未来都会活得好


共享经济给管理带来两个重要影响,第一,雇员社会有可能消失,大家都愿意平等,喜欢共创。第二就是个体价值的崛起。这给管理提出了三个挑战:

1

第一,现在的年轻人非常强调个性和独立性,不一定执行你的决定,反而会挑战你的权威。

2

第二,管理究竟该如何发挥价值?很多人会说,虽然我管理做得不够,但是我赚钱很多。这就涉及到怎样去评判知识和管理的价值。

3

第三,怎么激活人,尤其是年轻人。



谷歌前CEO施密特在新书《How Google works》里提出一个新概念——创意精英。他认为,未来组织的关键职能,是让一群创意精英聚在一起,公司要做的就是营造合适的环境,使之踊跃创造。


个人感受是,今天纯互联网企业收入有1万多亿,而产业互联网有60多万亿,不管是什么样的企业,顺应科技的同时,做好组织创新,未来都会活得好。如果仍然用科层式组织管理,即使是纯互联网企业,一样没戏。 


KPI和员工幸福感如何两全?


创业营小伙伴有话说


不是每个个体,都能被激活



小伙伴钢铁侠:我想知道,激活个体有没有前提?什么样的个体可以被激活?什么样的组织和商业性质适合这样的模式?

 

2014年,我刚回国创业,也是照搬了以前在硅谷的很多表象模式,给员工提供非常舒适宽松的环境,扁平化管理,免费零食酒水,弹性工作制,开放式办公,免费健身课,大面积运动空间。

 

我是准90后,并没有经历过大公司严格的组织结构,但是经过这两年,我发现在充分关心关爱员工的前提下,执行力并无法得到提高,反而会被个别老油条利用这一点,混日子打酱油。

 

“相信人性美好的一面,并且激发个体的创造性”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结果。

 

最近半年,我们引进了平均经验在15年以上的外企职业经理人,引入了更强的目标感,对员工实行万恶的定期Review。效果显著提升,部分部门的销售业绩两个月提高300%

 

当然,我不是一概而论,具体实行起来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我只是好奇,到底如何应用这些理论。

 

陈教授强调管理,强调KPI,也强调让员工快乐和幸福,但是我觉得这两个不是完全一致的。


一旦出现新物种

再强的管理都救不了命



小伙伴美国队长:我很敬重的一个传统零售行业的企业家,2015年前就开始量化管理目标,每月全集团各区域公司大排名,大会公布结果,公开讨论差距,分享改进办法,但是同时很讲兄弟情义,不强制淘汰,这套办法卓有成效,企业保持20年飞速发展,销售额几百亿,利润几十亿。

 

然后过去几年,尤其2012年电商大潮来袭,企业似乎突然失去了增长的动力。最近第二代青年军开始拥抱从娱乐到网红的一切新事物,逐渐找到感觉。

 

我的总结是:


1

企业管理在与跟你同类别的对手比拼时,非常重要。但新物种一来,或者生态气候一旦变化,再强的管理也救不了命。

2

企业能否永葆活力,应该上升到组织形式和利益机制层面,第一次成功之后,10年内你自己内部孕育不出新物种,你的危机就很大了。


试问假如腾讯没有微信,或者阿里没有淘宝,今天的价值还有多少?我朋友圈里几年前就普遍担心某度也在于此……


办法本身有适用条件

只是我们用错了?



小伙伴绿巨人:想起脱不花昨晚分享的一句话:这20年来的素有管理方法都是错的。


但是谁能罗列出来这20年来的管理方法都有哪些呢?会不会其实方法有其本身的特定适用条件,只是我们用错了呢?

 

现在常见到的现象是,一个企业成功后总结自己的经验,然后所有人一窝蜂套用跟风,有的成功了,有的死了。


我想会不会是没分清楚什么是管理思想,什么是基于某种思想上的应用方法,什么是某种应用方法在某个企业特定环境中的个体实践经验。


法无定法,管理没有对错



小伙伴蜘蛛侠:我完全同意楼上的观点,提供标准化产品的企业,大抵都是需要更多管理的,强调力出一孔、简单的事情重复做。

 

而脱不花姐姐家的罗辑思维提供的是非标准产品,不可复制,她家不搞KPI是为了激发精英们的创意。所以,法无定法,管理没有对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