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句话说不清楚的产品,不做也罢!

(2014-08-14 09:46:13)
标签:

股票

好项目多了去了,如果不能有效沟通,一句话说不清晰,那未来的风险显而易见。

前段时间HTC王雪红说,他们产品其实很不错,但是沟通做了问题。

其实在我看来,沟通点的本身就是战略。

我最近的口头禅是“先有说法,再有做法”,“说法要准,做法要狠”,而且更有张狂的表达“一句话说不清楚的产品,不做也罢!”

想来其实是对的,如果客户不能迅速了解你,再好的产品又有何用?

前段时间,和一广告公司伙伴聊某项目营销,这家广告公司算是本土牛逼类型鸟,他说他们最近在服务一个国内10强开发公司,开发公司的工作模式就是先让他们想出“说法”,再根据“说法”来对应产品。

大家先是暴笑,感觉这开发商特不靠谱,冷静一想,背心生寒,对方这是他妈的“贸工技”思维,比“技工贸”的内部思维靠谱,柳传志等就是按这样生存和发展模式走出来的。

后来又聊到了对消费者的研究,合作伙伴表示已逐渐从客户的需求中找到了些答案。

这里面有两个意义,任何一个产品,如果消费者不接受,那他的战略肯定是错的,但,如果只是通过消费之口得到答案,那,这个答案可能特定条件下成立,因为,竞争对手那里可能是早就存在了。

得出定位的方法大体是:1.分析外部环境,确定“我们竞争对手是谁,竞争对手价值是什么”。2.避开竞争对手在顾客心智中强势,或利用其强势中蕴含弱点,确立优势位置。3.寻求一个可靠信任状。4.将定位整合进企业内部运营方方面面,将定位植入顾客心智。

不得不说,竞争的角度是一个好角度;一句话说得清晰产品,也是相当重要。

不多说了,贴一篇2007年的工作日记,滥竽充数一下,感觉很多年前的观点,虽然不系统,但看来还没有过时,不错,自我表扬一下下:)

(最近一些策划项目,同志们总是在静静期望市场研究的结论,总是寄望于市场给自己营销策划全部答案,临了,却发现,市场并没有告诉我们想要的东西,最后却受伤于“市场导向”,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以市为镜是相对准确的营销态度,市场会告诉你全部的真实,但他不会去帮你创造。

一味的盲从于市场,只会让我们成为追随者,而无法成为市场的创造者,正如下面这段话所说“消费者为导向”向来被美国企业奉为圭臬,很多企业认为,了解消费,并与他们保持亲近的关系就是成功之诀。但是,有时事与愿违,因为消费者导向有其限制。不管怎么说,消费者对于未来的看法不见得就是真知灼见。

前福克斯电视台(FOX TELEVISION)的总经理巴瑞迪勒就指出:“我们一直到现在还是人口统计、市场调查和小组访谈的奴隶,我只知道根据数字告诉我们的结论来做节目。这样下去,我们会逐渐失去我们的敏锐、直觉和感受能力,结果就是生产出一堆“只求无错,不求有功”的产品。

如果我们问消费者应该做什么,他们的回答恐怕不会跳脱出常识的范围,“凡事以消费者的想法为准”,似乎也成为了企业安于现况的最佳托词了。”

这是马贺杜瑞的观点,其实这位仁兄的观点和汤姆彼得斯的观点惊人相似,诸如

他的“改变就是中断”的理论与汤姆“破坏有理”如出一辙,而“美是创造出来的,而不是复制”的讲解和汤姆创造“一波波的欲望”也如孪生,是大师惺惺相惜,还是互相启发借鉴实在不得而知。

说了这么多,其实只想说明开篇的观点,市场是一面镜子,也只能是一面镜子,不要由于对市场研究盲目期待而失去了自己的营销创造能力。

答案在客户那里,机会在对手那里,知已知彼,百战不殆也。

又及:最近,一帮以前行业朋友说是要建立一个群,鼓励大家继续写博客,过点特立独行的侠客生活,十年前的生存方式,现在还可能吗?


我不知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