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极致,尖叫
(2014-04-30 19:22:00)分类: 经典好文章常读 |
——专注
互联网本身是专注于信息传播的,任何互联网公司成功的共同要素的第一个基因是专注,专注还是专注。从微信,看到专注的社交;从淘宝,看到专注的电商;从口袋购物,看到专注的导购;从百度,看到专注的搜索;从唯品会,看到特卖的专注……互联网离不开专注。
就如同腾讯做不好电商,阿里做不好社交一样,你如把所有重心放在一处,想失败也难。专注不仅仅是坚持,而是在坚持的同时保持专注。只有几近疯狂的专注才成为核心竞争力。腾讯做QQ的第三年,这只企鹅差点被卖掉。腾讯坚持了,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微信。阿里巴巴也倒闭过,500元一个月的薪水坚持下来了。在互联网领域,如果在低潮时不再坚持,就无法继续专注下去。
实际上,互联网公司有一个三段论进阶理论,叫“初始、优化、量变”。拿国内上市公园唯品会举例,唯品会的合作商户2009年76家,2010年411家,2012年1075家。三年营业收入是280万美元,3258万美元,2.27亿美元。唯品会用了三年时间完成了“初始~优化~量变”三阶段,已经是国内互联网公司成长最快了。试想,这三年内只要有一次决定转向,放弃定位,就不会有今天不俗的表现。
在互联网领域,有很多传说,但所有的传说都跟坚持专注有关!
不疯魔,不成佛。沃信主张极致思维。
把产品做到极致,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把标签思维做到极致。
本文先论述产品为何要做到极致?如何把产品做到极致?沃信商城为何要选极致产品?
互联网不同于线下实体店,线下实体店是营销的区域闭环,换句话说,用户购买半径的限制决定了用户消费的不挑剔。因此,线下实体店用购买便利性掩盖货品的不极致。
互联网不一样。互联网没有边界,在用户零距离接触所有产品信息时,她们当然会十分挑剔。由于注意力效应的出现,用户一定会选择那些非常与众不同的产品。如果她们网购后有非常强烈的消费体验,口碑传播效应才能出现。让产品的用户去口碑传播才是互联网降低企业营销成本的真谛。这样就不难解释为何有些企业运营互联网营销是亏损的,因为他不懂互联网的精髓思想。
只有把产品做到极致才能在互联网上吸引用户注意,只有这些极致产品带来用户的极致体验,互联网才能真正帮助到企业。说到底,我觉得互联网是个工具,起决定作用的是产品本身以及企业家本身是否具有互联网思绪。
那么怎么样产品才能极致呢?我讲三个互联网极致产品开发应当遵守的逻辑。
1)20/80原则。把产品定位于20%的用户,避开80%的大众。大众的产品市场定位已经被开发过度了。
2)疯子精神。只有把自己逼疯,才能把对手逼死。互联网用户要的100分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3)痛点思维。优先考虑用户痛点。任何行业今天都有诞生极致产品的机会,因为所有产品都有用户体验的痛点,你只要解决了,你就向产品的极致化靠近一步。别人给痛,你给痛快。你就是差异化极致产品的基因。
如果产品达到极致,怎样解决用户体验极致?怎样口碑化自动传播呢?
什么是用户极致体验?什么样的体会点叫尖叫?为什么我说,只有那些有尖叫点的产品才适合移动互联网?
让我先从尖叫说起。你见过歌迷见歌星的场面吗?那种发自肺腑的声撕力竭的尖叫,那种不顾一切的呐喊,生动、愚蠢、又可爱的尖叫的背后是人类恋爱自己的呈现。
没有热爱,就没有泪水。没有炙爱,就没有尖叫。拥有不那么淡定的粉丝才说明产品带给用户的极致体验。苹果乔邦主做到了,小米雷军做到了,还有看到本文的人可能做到了。
移动互联网不同于互联网。她的界面之小更需要我们思考如何实施"尖叫战略"。我觉得可参考华氏尖叫理论三步曲,做足减法、放大痛点、制造关注。
1) 做减法。一款让用户从头赞到尾的产品,是让用户摸不着头脑的产品。尖叫点越多,越没有尖叫点。围绕核心尖叫点做足,打磨到极致,把那些与产品核心功能联系不够紧密的尖叫点放弃,只突出一个。所谓极致,就是把一点突出放大。
2) 放大痛点。拿放大镜把用户的痛点放大100倍。用户购买只为了两个需求:满足快乐和消除痛苦。为了让用户掏钱去逃离痛苦,你必须预先放大她的痛点。这就好像追女孩子,放大她的痛苦的催泪战术,更能让她产生你才是她知音的感觉。
3) 制造MOT(Moment Of Truth,关键时刻)。不要让用户觉得你的产品随时随地随便可得到。一个随便可以买到的产品是没有关键价值的。所以,我们沃信商城的选择产品一定是独一无二,只有在沃信才能有的产品体验。这样做,不是为了保护沃信商城,而是为了极致产品创造的极致消费体验。不在这里,别处买不到,不马上购买,可能永远买不到了。这就叫关键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