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正刚:企业文化应该从“小”培养
(2012-06-26 12:14:40)
标签:
杂谈 |
1、常说竞争带来进步,这句话有一个重要的假设,就是竞争是基础在价值创造上,如果这样,消费者的确会得益,行业也会不断增值,但毁灭价值的竞争却是两败俱伤的行为,最后消费者也不会得益。
2、阳光企业也有成功的机会,这是今天去丹阳看企业的最大收获。企业的阳光文化真变成核心竞争力,在过去十几年,企业有不少例子说明它们的阳光文化替他们赢来不少价值很高的客户,这个企业证明“诚信”的确可以变为竞争力,现在电视上谈到的“油条哥”不也是一个例子吗。
3、有很多创业者告诉我,小企业不需要企业文化,做大了再说,今天民企的总经理是不同意这个说法的。企业文化应该从小就培养起来,企业成长的挑战就是怎样能调整企业文化来适应市场的需要,企业应该从“小”就要养成培养企业文化的机制,每周半小时的全体员工的文化活动就是培养企业文化机制的最好例子。
4、我认为企业的核心的竞争力是它的企业文化。每周全体员工花半小时进行文化深化的活动,总经理坚持这个活动坚持了八年,成绩今天是有目共睹,还有难得的是企业没有虚华的口号,只有一步步踏实的目标将一间“阳光”企业打造出来。
5、创业者开始创业时候,基本上都是强势领导,慢慢这些强势的管理方法甚至转到机制上面去,这个时候,创业者就有机会将自己的管理风格变为人性化一点。强势领导在小企业容易执行,但要做大做强,就需要员工的投入而不是服从,要员工投入,强势的领导方法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法了。
6、阳光照在一堆烂泥上或是在一片绿草上,都是一样的,不会因为烂泥就阴暗起来,不会因为是绿草就加倍发出热能,我们的心态应该也是如此,无论面对什么,都能保持一点祥和之气,这个世界一定会一步一步的好起来的。
7、有一位创业者在红海里面希望杀出一条血路,就投资开发了一个特别功能,希望这个功能会提高产品的区分力,可惜他没有研究清楚客户的行为,后来发现这个”区分力“对客户来说完全没有吸引力,就像很多年前,汽油价钱很便宜的时候,省油的车没有什么吸引力一样,结果成本是高了,但竞争力没有提高,
8、前天我对在班上的CEO们说,企业里面有人释放正能量,但很多都在释放负能量,但唯一CEO 就没有权利释放负能量,在最高点发出的负能量会带来毁灭性的伤害,千万注意。
9、如果企业觉得市场越做越小,原地踏步,一个可能性是过分专注产品而忽略你远景的开发,这样容易视野狭隘,看见树木而看不见森林。
10、一个企业一定要有耐心来“敲问”自己的核心价值,如果没有这个,下面的市场定位、策略、创新手段等等都容易迷失方向。
11、一个管理团队面临创新与领导力的挑战,希望我提供一些什么培训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认为这样一个问题不是一个培训能解决的,跟着对方还说他们的高管很忙,只能抽一天时间来听课,我就建议他们看看书就可以了,如果问题只值得一天时间,那估计问题也不大。
12、秘书才是真正在委屈里面成长的职业。整天就是替不称职的老板犯的错误负责,还要承认是自己的错,这不是委屈什么才是。
13、当一个高管忙到不能与团队保持一个适当的沟通的时候,他的效率会大打折扣,这就是时候静下来反思一下了。
14、很多在外企工作多年的职业经理人去了民企都有水土不服的问题,在外企时候,习惯了比较完整(不是完美)的管理机制,做事有规可循,到了民企后,很多规矩都是来自老板的想法,常常会改变,结果在外企学到的做事方法(惯性),完全没有发挥的空间。
15、很多大型民企都在模仿外企,本身不是坏事,但不能照单全收。一是市场模型假设可能不一样,那出来的策略就没有太大的参考作用,二是管理理念的差别,在管理机制上也要小心分析才能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