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赢了再打是《孙子兵法》思想的核心

(2011-12-27 18:34:27)
标签:

转载

作者:华杉

 

我总结《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就四个字——赢了再打。不是讲如何打得赢,而是在赢了之后,选择什么时候打。这就像武林高手对决,起手式一摆,行家已经知道谁会赢。在企业经营中,我们往往面临巨大的营销投资决策,在投入之前,我们是否已经赢了,就是重大的战略规划和判断。

赢了再打的思想,来自于孙子的第四篇《军形篇》,他叫“先胜后战”: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决定胜负的,往往不在竞争的表面层面,而在更高的层面。站在高于矛盾的地方看矛盾,更能洞察事物的本质,颠覆竞争的资源结构和力量对比。

下一段更本质:

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古今名将多是败将!项羽、关羽、李广等等。名将为什么有名呢?一是人格魅力,二是都有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因为不可能打赢的仗,居然给他打赢了,所以名垂千古。但这样的赢,只能是小概率事件。

孙子指出真正的常胜将军都没名!为什么呢?“胜于易胜者也”,都赢得很容易,所以“无智名,无勇功”,不是英雄好汉。老是10个打别人1个算什么英雄呢?1个打10个才是英雄嘛。但10个打1个每次都赢,1个打10个500年才赢一次,当然要传诵1000年了。这就是西谚云:“成功者在私底下偷笑,失败者占据新闻版面。”

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我深深体会《孙子兵法》是一部研究如何10个打1个的书,而不是研究如何1个打10个的书。1个打10个是传奇,而我们是活在现实里。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称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度,是地盘;量,是资源;数,是兵力;称,是力量对比;胜,是胜利。孙子说,你有多大地盘,就有多大资源,就能支持多大兵力,就能决定胜利。

这是永恒的“兵力原则”——兵力大者胜。战略思考的核心,不是“如何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成功”,地球不是那样转的,而是如何以压倒性的投入获得赢家通吃的“全国为上”的全面胜利。不是研究如何1个打10个,而是研究如何10个打1个。

所以我们思考战略的支点,在于我们如何能在某一定位上组织投入比对手大得多的资源?我们如何形成“先胜后战”,“动于九天之上”的天罗地网?

人们都爱听“花小钱办大事”,“用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成功”等等。那都是一厢情愿,误国妖言。全面胜利属于投入资源最大的人,今天的社会分工已能够组织全部资源给有最好商业计划的人,谁能最快最先投入压倒性的资源,才是赢了再打,大打出手的最高智慧。

 

本博文版权属华与华营销咨询公司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华与华营销博客。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