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2、品牌与店内环境奢华形象的体现:
1) VI形象识别(Visual
Identity):以简单、朗朗上口并具有产品品质内涵的85度C为视觉重点,使第一眼看过去就可以很轻易地记住。
2) 店面形象(Store Identity):
具有独特个性和独特造型的LOGO为中心的店招识别焦点,大面积使用企业白、红及黑色系,营造高质感的视觉品味形象。
3)
店内识别与导购系统:店内布置大量展现企业公关新闻图片,五星级的主厨研发技术团队,从而营造出比一般外带式咖啡连锁店更加高品质、亲切与精致的品牌形象。
4)
明星产品的店面陈列策略:85度C店内氛围简单高雅,同时利用落地的透明橱窗将装满精致蛋糕的冷藏柜向外展示得一览无遗,直接面对人来人往的街道,形成橱窗效应,成功吸引顾客驻足。
5)
店内动线设计精确、布局合理:客流动线设计合理、精确,并体现客流快速流转的高效特点。开放式工作空间,少部分有少量客席座位,并常利用店门前公共空间扩增临时座位区。
6)
开店地址的选择:85度C的开店地址通常位于房租较为昂贵的主流商业圈,也是中、高级白领经常聚集的地方。地铁、车站旁,租金相当昂贵。此种选址策略同时使品牌产生最大的曝光度和增加品牌价值感。
其3:85度C产品高品质的价值呈现:
1)
抓住咖啡烘焙产业的特点,采取与素有贵族咖啡之称的星巴克同样的原料(甚至是同一原材料进口商)控制原料源头,从而使产品从原材料这一环节便镶嵌了贵族、奢华的基因。
2)
对于烘焙产业最为重要的便是主厨的级别与名气。85度C不惜重金、甚至采取入股的方式以东南亚五星级酒店的主厨作为研发核心力量,从而在产品配料、研发及工艺流程的环节再次塑造了高品质的形象。
3)
以主要研发核心人员为创新的源头,以ZARA的快时尚概念嫁接咖啡烘焙业的新产品上市的速度。85度C的新产品开发与上市速度是最频繁的。平均每两天便有一款新产品上柜,一个月每一个品类会有4至5款新产品上市。同时拒绝与市面上其他同类型竞争者以OEM方式大量生产的方式,坚持自行研发、自行生产。
4)
85度C在同一个店面中的主要产品线组合更突出了优势。其以复合性的咖啡配合糕点的产品规划相较于星巴克,更为完整,获利点更多。其在台湾市场,咖啡占据全部营收的60-70%左右,而蛋糕与面包占到30-40%左右。
二、平价是创造单店营收高于同行水平的关键
1)
囊括了金字塔中、底部的大部分消费群体,相较于星巴克而言,扩大了消费群体范围,其消费群从中、高级白领、普通员工、学生与平常百姓到社会中间层,范围非常广泛,同时,随着人群的扩展,又增加了消费的频率。据85度C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凌晨两点至4点之间的消费群体,均是以司机人群为主的客户人群。即85度C以平价亲民的态度迎合了大部分的消费群体。
2)
以高打中的策略:与星巴克一样的奢华品味,与星巴克不一样的低价格。85度C的咖啡均价8元,面包均价3-6元,蛋糕均价8元。吴政学认为五星级的产品也可以很平价,他算了一笔账:“就算用最好的咖啡豆,一杯的成本也只有2.5块,如果卖8块,毛利率还是超过65%。”
3)
以与星巴克同等品质的咖啡,却是三分之一价格的策略,直接抢夺星巴克的部分消费群体(真正想喝一杯醇正咖啡,又不愿意支付太多溢价的人群)。
4)
重新定义咖啡本身的物质利益:以平易近人的价格、高品质的原材料重新定义了与星巴克完全不同的咖啡利益,从星巴克的咖啡是一种文化、一种休闲与体验,再到生活方式的定义,重新还原了其咖啡的本来特性。即咖啡的本质就是一种人人可以尝试的饮料。
5) 节约店面成本,提高单店的营收:
n
以提高店面外带率的频次,来取代传统饮食店面常有的翻台率指标。85度C在店面整体的布局中,考虑到消费者滞留在店面的时间,每个店面几乎只有两或三个座位。消费者消费几乎都是外带出去,而不在店内停留。这样,一方面减少了门店的平均面积,另一方面,又增加了顾客在店内的快速流转。
n
85度C的门店的平均面积均小于星巴克,但单位面积的营收却居于行业之首。85度C的店面面积基本上控制在100平方米之内,虽然有的地方店租超过星巴克,但85度C以增加外带率的频次降低单位面积的成本。
n
创造行业内单店营业销售之冠。据行业内分析人士透露,85度C的单店营业额居烘焙行业之首。以进入中国大陆10年之久的迪欧咖啡为例,其在中国大陆近330家店(包括直营店、特许经营店及托管店),营业额达17.5亿人民币;其单店平均月销售额只有:45万不到的水平;
而85度C在中国大陆前几年69家店的营收逼近10亿新台币。其单店月平均销售额达到120万左右。平均净利:20%,高于同行业平均净利水平15%的数字近5%。
n 店内空间动线的设置也加快了消费者购买流转的速度。
n 店面通宵营业(24小时)可以降低店面租金成本,增加营业额。
6) 直接控制原材料上游厂商,以规模经济降低采购成本与运营成本。
n 通过参股的方式快速开店,建立规模经济,以达到降低成本与增加品牌形象的目的(在中国大陆市场)。
n 跳过原材料中间商贸环节,直接与原材料进口商接洽,取得采购优先权。
7)密集开店。在同一条街对面可以开设两家店,分别吸引不同街边的顾客,既放大了品牌效应,又减少了运营成本(如物流、配送)。
8) 标准化的产品制作流程与运营流程,保证大规模复制。
n 建立7大中央厨房系统,保证产品输入到各店的产品品质统一,节省运营成本;
n 以图片及文字说明的方式将面包与糕点制作流程标准化,从而保证品质及减少人为的原因所产生的不良品与损耗品;
n 整个开店至运营的流程均被格式化与定义化,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复制与稳定地扩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