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天使在美国
(2011-03-12 12:57:45)
标签:
杂谈 |
文/《创业家》记者 卢旭成
结识“硅谷教父”
今年春节期间,我在硅谷见到了几位天使,其中最著名的是Ron
我在微博里写了见硅谷最牛天使Ron
Ron跟我说,他最大的优势就是广结善缘,三十年形成的人际网。每家他投的公司,每个他认识的人都非常认可他,他做人做事的准则就是他是一个真正的教练、帮助者,他会选一些重要的技术、产品的趋势,然后去投很多比较靠谱的人。他就每个投一点,投了200多家,著名的包括Google、PayPal、Twitter、Facebook等,失败率只有33%。
这次和Ron
从美国回来以后,我就收到一份名单,里面全是美国的who’s
硅谷天使投资的历史
在硅谷的初期,其实VC扮演的角色就很近似今天的天使。因为当时的公司都特别需要帮助,VC就会在各方面提供特别完善的帮助,有时甚至还会直接在公司担任重要职务。硅谷最著名的Kleiner
后来,硅谷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公司,而这些公司上市后,有些高管卖了股票,运用自己对技术和产业的理解,和过去建立的人脉,参与天使投资。这里面有些离开了公司,比如说John
不过这些天使的一个共同点就是:用较少的钱占较少的股份,这样做得好的公司估值上升后,可以稀释很少就得到下一笔资金,而且保留创业者控股的良好状况。而在中国,有些天使被称作“魔鬼”,他们利用了创业者早期“想多融点钱”的心态,误导创业者,让天使一开始就控股。如果做得好,几轮之后,创业者才发现自己已经没有多少股份了!
以上是过去天使投资的概括状况。但是,最近5年,硅谷天使发生了很大的变革。
近年硅谷天使的变革
(1)最佳天使机遇
近年来,创业的成本越来越低。因为有了开源软件让创业者不必什么都自己写,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了Amazon
另外一方面,互联网巨头市值倍增,同时整个产业链的产品开发速度加速,竞争剧烈。时间就是金钱,所以很多互联网公司愿意花较高的金额来收购尚未赢利、尚未有收入、甚至尚未推出产品的公司。比如说谷歌2010年就收购了26家公司,除了一个例子外,都是在一千万到一亿美元之间的未上市公司。
低廉的创业成本,加上丰厚迅速的退出机会,带来有史以来最好的天使投资环境。因此,这五年,硅谷冒出了很多天使。这些天使有些有创业经验,有些从大公司出来,还有些依然在工作。
(2)天使年轻化
过去七八年,硅谷有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天使越来越年轻。以前的天使都是45岁到70岁,退休后或成功后,从前一代的领域(例如半导体)跨越领域来帮助新创业者(例如互联网)。而现在因为有Google、Youtube、Facebook等公司的成功孕育了一批年轻的30多岁富人。这些Web1.0造出来的富人就自然地成为了Web2.0的天使。
这批年轻创业者有几个特性:1)是技术产品的专家;2)有雄厚的个人资本;3)有反VC心态。反VC心态是来自他们当年自己创业的时候,吃过VC的亏。这些天使会跟创业者站在一起,和VC对抗,帮助创业者避免上当吃亏。这些天使虽然年轻,但是有成功创业经验,懂的技术产业产品都比VC多,而且吃了VC的亏,现在站出来跟VC打对台,就导致VC进入一个恶性循环。这批人成为天使以后,VC的日子就越来越不好过了。
(3)超级天使:天使基金化
大部分的个人天使都是在某方面很有特色,但是也不可能是全才。比如说Ron
结盟的自然下一步就是募集资金,做基金。很多有钱人看到投早期的机会比以前好,回报也高,但是自己又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和知识,就找这些著名天使,请他们管理自己的资金。这些天使也乐于有更多的资金,所以在短短的一两年内,硅谷的天使基金就像是雨后春笋一般地冒了出来。比如说:马克·安德森融了一个巨大的基金,还有很多新的小型的天使基金,比如说Y
这些天使机构和天使基金也被称为超级天使(Super-Angel),在硅谷是一种新势力,也是一个新现象。超级天使崛起非常地快,也会带来巨大的影响。
中国也在走美国的路子,慢慢也在结构化,比如说泰山基金、创新工场发展基金等都是类似的例子。
(4)天使办孵化器,打造“创新工场”孵化模式
有些超级天使除了提供基金,也开始创立孵化器。硅谷最火的一家超级天使孵化器是Y
当然,这个模式依赖的是美国有强大的生态系统:天使很多,VC可以接下“毕业生”,还有大公司愿意收购。但是,这三个条件在中国都还不完善。天使不多,VC不投这么早期的,大公司宁愿山寨也不收购。另外,中国创业者更需要帮助。因此,创新工场和Y
(5)天使与创业者结盟对抗VC,打乱VC格局
硅谷天使的崛起完全打乱了VC业的格局。除了上面描述的天使与创业者结盟对抗VC之外,有些超级天使甚至跳过了VC,直接接上投资银行、私募或像俄罗斯DST这样的基金做上市或推延上市。
这样一来,早期最高回报的机会被天使占去,后期Pre-IPO最稳当回报的机会又被投行、私募、
中国的VC也面临这样的挑战吗?现在中国VC的回报还是比较好的,但是上述几个趋势在中国迟早会发生的。不少VC已经被后期的利润引诱到了后期。创新工场设立后,也有不少机构开始往早期进军。所以,几年后在中国也可能会看到中期VC的挑战,尤其是如果天使快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