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开悟,是指心性获得提升。磨练心性之最终、最高的阶段,就是悟的境界。稻盛和夫认为,在禅宗的寺庙里,僧侣需要负责从煮饭到打扫的所有日常杂事,这些事与坐禅相比,地位是相等的,换句话说,认真从事日常生活的劳务,与坐禅以求精神上的平和,两者从禅僧的角度来看,本质上并无差异。这是在告诉我们:日常的劳动其实就等于修行,努力认真工作就等于开悟。磨练心性和提升灵魂不可或缺的修行,依据释迦摩尼的开示,共有以下六项:
一曰布施。(如来佛手持佛珠笑吟吟地看着西天取经路上的唐僧和悟空)
拥有一个为世间、为人类的利他之心。所谓布施,一般是指施舍,原本的意义就是说就算牺牲自己,也要竭尽所能与众人为善,再者,就算力有未逮,至少要有此良善的心。心中若充满为他人着想的念头,心性自然就能获得提升;
二曰持戒。(如来递给唐僧一个金头箍,让唐僧给悟空戴上)
这是在告诉我们戒除不可为的恶行,以及遵守戒律的重要性。人类有各种烦恼,贪嗔痴三毒尤其难以摆脱,因此更要克制烦恼,端正自己的言行举止,举凡不知足、贪得无厌、怀疑、嫉妒、憎恨等,克制这些烦恼和欲望本身,就是一种持戒;
三曰精进。(戴着金头箍的悟空一路兢兢业业地陪伴着唐僧去往西天,常常踏上云端探知未来路途)
对任何事全力以赴,达到“不输给任何人”的程度。惟有拼命的精进,才能使自己的心性获得提升,人格得以升华;
四曰忍辱。(当唐僧受到妖精的迷惑反而责难悟空时,他只有一边忍耐着师傅的责难,一边与妖精周旋)
不能为苦难所屈,要忍耐到底。人的一生有起有伏,遭遇各种苦难在所难免,然而决不能被困哪击垮,也不能逃之夭夭,应该忍耐再忍耐,努力再努力,这样才能锻炼我们的心,淬砺我们的人格;
五曰禅定。(取经的路上,悟空有时回到花果山水帘洞,整理自己的思绪,在众神的教导下整理自己胶着的情绪)
我们常常被时间追着跑,忙碌中度过每一天,因此每天应抽时间静下心来,观察自己,集中精神,让摇摆不定的心坚定下来,坐禅或冥想,时刻督促自己了解所经历和努力地事情的真意,从而做到有取有舍;
六曰智慧。(最终,悟空伴随着唐僧师徒到达西天取得了真经)
当你做好前面的五项波罗蜜,就可以迈入宇宙智慧,即开悟的境界。规范天地自然地根本道理,主掌宇宙的真理,就离你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