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怕上火,喝王老吉,看王老吉的成功策略
(2011-03-10 13:02:08)
标签:
转载 |
“过吉祥年,喝王老吉”当我们逛超市的时候,我们总是会不经意的提灌王老吉,因为我们觉得说没准什么时候我们吃了上火的东西,喝听王老吉就好了,连药都不用吃了,这也许就是广告带给我们的力量,让我们总会想起那句,怕上火,喝王老吉。
当众多营销人把王老吉的成功归结为定位的成功、营销的成功时,个人觉得还欠缺点什么,因为营销成功因素很多,似乎核心的不那么的明显,但是总结王老吉的营销之路,我们不难发现“知名度”和“信誉度”这两点缺一不可。
策略一:知名度
知名度,我们注重的就是知名度,我们总是会找些有牌子的商品进行购买,这样的话,有保证,不管是售前还是售后,都会对我们客户而言是一种心里的寄托,前一段时间看过一本书,叫《匿名的香蕉为什么不热销》讲的就是品牌的策略,当我们去喝去咖啡的时候,我们总是会不经意的叫出我要拿铁,而不仅仅说是随便一杯咖啡就好,但是,普通的咖啡和拿铁的价格就差了很多,这就是品牌的力量,在如今追求个性化需求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注重品牌的力量,打出知名度,才是最重要的
2000年左右王老吉迈出了打造知名度的步伐,先后上央视、卫视、赞助体育赛事、公益活动等,经过前后近七年的努力,王老吉在全国拥有较高的知名度,销售也在节节攀升。但无论怎样,王老吉的销量一直未能突破百亿,似乎到达了常规饮料销售的瓶颈了。虽然王老吉占据权威媒体如央视、卫视,并赞助体育赛事等树立了较高的口碑,但老百姓的信任度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还有很大的族群只是看广告而很少购买。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王老吉只是成功了第一步,但这一步已经足够羡煞众多的企业了,可王老吉似乎不满足这样的市场表现,一直没有停止追寻突破的步伐。
策略二:信任度
只有知名度没有信任度,是不能创造真正的成功,这一点在三鹿三聚氰胺事件中表现的淋漓尽致,“知”是营销的上策,而“信”却是营销的纲领,偏离了这个纲领,势必是知名度越高死的越快。相信王老吉深刻的看透了这一点,对于“信”的打造王老吉从来没有放松过脚步,从较早的赞助公益、体育以及广告传播的调性都非常注重品牌形象这个“信”的打造。成功的企业都善于抓住时机,显然王老吉没有把这句话当作空话。
2008年汶川大地震,5月18日晚,央视一号演播大厅举办的“爱的奉献—2008抗震救灾募捐晚会”总共筹资逾15亿元。其中,罐装王老吉以一亿元人民币的国内单笔最高捐款震撼了国民的心,这笔捐款敲响了王老吉全力打造 “信”的号角。很快就有网民抛出“买光王老吉”的帖子,并迅速占据了各大网站、论坛、报纸、电视等主流媒体的头条,引发了王老吉在各地卖断货现象,同时也极大的点燃了老百姓的民族热情,王老吉以突破之势席卷了大江南北,多年积累的品牌知名度在此刻联合民族的“信”一起爆发,其威力把众多营销人惊呆,甚至多年只看广告从未购买的人也加入购买的大潮,至此王老吉才正式完成“知信”的两步走,这个时间定格在2008年年中。
成功要用心呵护
这是一个争夺眼球的时代,让人知道越来越不容易;这是一个充满信任危机的年代,让人信赖越来越不简单。知名度和信誉度的双重呵护才会让我们走的更高更远,相信王老吉也是在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后才得以如此的迅猛发展。对于企业如何,对于个人而来,同样适用,我们也需要首先打出自己的知名度,而后建立信任度,这样我们才能够结交到适合我们的朋友,将来的路才能够越来越宽。
新老品牌要区别对待
对新品牌而言,常见的有三种建立“知信”的方式,一种是先让你知道,再让你信任(典型:王老吉);二种是先让你信任,再让你知道(典型:佳洁士);还有一种是让你一开始就知道和信赖(典型:黄金酒)。显然王老吉采用的是第一种方式,先打造良好的知名度带动销售,持续不断的树立信任度。
而对于知名品牌而言,“信”的增加,不仅可以抢占到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更令我们惊奇的是,他可以挖掘到更多的潜在消费者,成为企业的忠诚客户。这或许是王老吉突破百亿的核心策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