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百年上海滩的极度疯狂

(2009-03-31 00:12:47)
标签:

叫化子

租界

洋枪

太平军

李鸿章

上海

文化

分类: 李春平视点

百年上海滩的极度疯狂

 ——读史札记

 

李春平

    近日在家整理旧书,发现了几本从上海带回来的史学著作。如:中国租界史,上海总商会史,上海的1862,上海的畸形繁荣,等。这些书,是我1995年去上海后,省吃俭用买下的,并且都读过。当时阅读此类史籍,是为了创作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上海是个滩》作知识上的准备。现在重新翻阅这些史书,依然让我对旧上海感到非常吃惊。特别是1862年的上海,简直疯狂到了巅峰状态。好事坏事都集中到这一年了。正是这些好事坏事,推动了上海的繁荣和发展,把上海推到了远远超过东京和香港的“东方大都会”的位置上。

    上海为什么有今天?与百年前的上海不无关系。

 

    一,冻尸遍野的特大雪灾

    公元1862年,就是太平天国12年,清同治元年。大雪从腊月27日下到除夕夜,数十个小时狂泄不止,黄浦江冻结,变成了玻璃大道,直到2月12日才开始化冰。野外冻死的,多为太平军官兵。进军上海的太平军12万,他们在包围上海之后,大部分退回到小城镇和据点,如浦东和嘉定.大雪来时,哨兵和尖兵不甘后退,宁可冻死也不放弃阵地,冻死多少无以计数。让人惊奇的是,他们冻死之后,依然与冰雪一起直挺挺地站着,目光炯炯有神,怀里依然紧握着枪矛不放。太平天国军因雪灾损失惨重。

    这在《太平天国史料》中均有详细记载.

       

    二,早期资本家在此发迹

    这时候的上海是这样一幅情景:难民的悲惨世界,富人的花花世界,商人的疯狂世界,洋人的极乐世界。此时真正成了“冒险家的乐园”。各类走私同时涌现,商业大亨次第产生,大量资金涌入上海.仅仅是洋行就有近200家。买办和买办化商人有一万多人。各国租界内外的商业气息十分浓厚。从某种意义上说,资本家的出现和发展,促进了后来民族工业的兴起。

    发了大财的人们过着十分糜烂的生活,他们挥霍着从伦敦,巴黎运来的奢侈品。在外国人中,最典型的要数英国的华尔兄弟,他们一到上海就交了好运。

 

    三,房地产进入鼎盛时期

    1860年的时候,上海的地块每亩百两白银就算很多了,1862年却暴涨到了36000两白银以上。简直让人不可置信。上海人说“寸土寸金”大抵就是从这时开始的。大小洋商争相购买土地,转手出去就能获得一百倍的高额利润。那时的外滩还有大片泥地,转手倒卖出去就能获得数百万的现金。原告价格不高的法国租界地产也上涨了几百倍。这是上海历史上第一次地产疯狂。彼时,外国传媒称上海“富甲天下”。自然也是清政府的存钱罐。

    这种情形,应该比2000年后的上海房地产还要疯狂得多。

 

    四,李鸿章带着“叫化子兵”崛起

    “叫化子兵”是上海人对李鸿章部队的叫法,代表着清朝的官方部队。5500多名叫化子兵是从安庆陆续运到上海的,因为他们的破烂形象而得名。他们对付的是太平军。据说,叫化子兵看起来很差,其实都是久经沙场、能征惯战的军人,一来就可以投入战斗。但经常和租界打交道的李鸿章并不甘心这样子,他非常羡慕洋人的洋枪洋炮,想要“得西人之要领”。他便请来18名洋教练用外语进行军训,法国军官用法语喊口令,英国军官用英语喊口令,军纪甚严,动辄得咎。到了1862年11月27日,李向曾国藩报告:其所管淮军各营全部由小枪队改为洋枪队。但由于和洋人之间的矛盾复杂,李逐渐不愿意仅仅使用洋枪,而在于拥有洋枪。

    于是开始兴办军工企业,李鸿章在松江(现在的松江区)开办了第一个炮局,又叫炸弹局,主要生产炮弹、子弹、手抛火药罐。到第二年,李鸿章已经在上海拥有三个炸弹局。洋务运动随之展开。

 

    五,青楼妓院鳞次栉比

    畸形繁荣的上海就是在1862年左右被称为“花花世界”的。此前,苏州的青楼远远多于上海,可能是全国之最。但上海很快后来居上,由于穷人太多,那时50两白银就可买到一名少女。所以兴办妓院很是方便,就相当于现在开发廊一样简单。当时的上海狂士王韬就把这一年定为上海青楼史上划时代的一年。妓院的收入成为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在英美租界内的一万多座建筑中,正式开业的妓院就有660多座,此外还有不正规的野妓。后来的统计情况是:妓女占成年女性的百分之12强,达十余万人。

    清政府在上海的最高行政长官李鸿章贴出告示:禁止有职衔的官员入戏园观剧,违者严惩,但他从不禁止官员嫖娼,他的爱将郭松林就是带头冶游。上海的文人们把城内虹桥一带称为“南部烟花”,把城北环马侧称为“北里风月”。十里洋场,“珠帘十里”。我在《上海是个滩》中,也引用了这则史料。

    后来,我读清末陈无我所著的《旧上海三十年见闻录》,对上海妓院和社会怪事记载颇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