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套的使用不能作为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尺
给中学生发放安全套为时过早
李春平
濮存昕给女儿送安全套是无可非议的,毕竟是25岁的孩子,已经成人了。但是,《信息时报》11月8日报道:广州大学城内近日在大学生中进行了关于婚前性行为、同居、性压抑、守贞等问题的辩论和探讨。广州市计生局副局长建议家长亲自将“安全套”放进12~15岁孩子的书包里的观点,更引起了与会家长的热议。
其中之一的焦点问答是:12岁的孩子早熟咋办?
广州市计生局副局长段建华在昨天的专题讲座中称,在广州的孩子们出现情窦初开、对异性渴望与羞涩并存的早熟迹象已经从3年前的13、14岁提前到了12岁这一年龄段。这是孩子健康的表现,家长们要理解和欣赏自己的孩子优点,比如有很多同龄异性追求时,这就是孩子将来被社会认可更具统治力的表现,家长和老师们不应该给予孩子太大的心理压力,而是应该努力的做好孩子的伙伴、哥姐,要学会和孩子进行平等、平和的交流。应打破难以启齿的这一观念,主动与孩子们讲述所有性知识读本都没有涉及的“性交”概念和话题。只有理解了青春期有性要求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后,才能对孩子们进行劝导,才能让他们避免过早的性接触。面对孩子们诸如情到浓时偶尔为之的性现状时,家长什么时候能亲自将安全套放进孩子(12~15岁)的书包里,就算进入了性文明时代。
段建华先生的出发点是很好的,但他的这个观点,立即引起了网友们和家长们的哗然之声。我看了消息后也非常惊讶这一大胆建议。段局长的话虽说有他的道理,但我认为,这是一个不负责任的说法。许多家长都会持反对意见的。
不可否认的一个实际情况是,中学生同居的现象早已不是新闻,几乎每个学校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有的学校甚至非常严重。在常规体检时,意外发现怀孕的中学女生,不在少数。且各学校都把这个事情看成非常保密的校内隐私。有个大夫曾给我讲过她经历的一件事:她给一个15岁女孩作流产手术时的心酸场景。这个女孩前年由妈妈陪着,到一百多公里以外的医院去流产,看到那么纯清的女娃娃,一脸稚气,你就是想错了也不会把她与做爱、与怀孕联系起来。可她偏偏就是怀孕了。她妈妈介绍说,她的男友是个17岁的男孩,是她的学长,比她高两级。小女孩在手术台上目光呆滞,继而充满惊恐,大夫和小孩的妈妈一直在鼓励她坚持下来,大夫几乎是含泪给她做了手术。因为她看起来实在太小了,就是一个小娃娃,她偏偏怀了一个娃娃!小小年纪做这种手术,无异于是对身体的严重摧残。
对于中学生生来说,是一个求知欲很强,好奇心也很强的年纪,自我控制能力却是很差的。12——15岁的孩子,虽说进入了青春期,有了性冲动,但毕竟生理和心理上都不成熟的。性冲动不能等同于性成熟。他们毕竟不同于比他们年长几岁的大学生,心理上很不成熟的。中学生本来就对性好奇,一旦给他们书包装上了安全套,就等于给他们提供了心理暗示:不要紧,有安全套呢。有了这层保护伞,他们会觉得有退路,有安全保障,就可能更加刺激他们的大胆举动,驱使他们就此尝试一番。
当然,对于已经有过性行为的中学生来说,家长在知情的前提下,是可以给孩子的书包里装个安全套的。这种情况,属于“亡羊补牢”的措施。有次,我们几个家长在一起谈论小孩早恋的问题,有个家长对我说过,她知道上高中的儿子有女友了,她就对他讲性知识,讲避孕药的种类和使用方法。并且很开明地对儿子说:孩子,如果女友怀孕了,一定要告诉妈妈,让妈妈帮助你们。这种情况我能理解,也能支持。
但对于中国大多数中学生来说,确实不宜提倡发放安全套,这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安全套使用的早迟,也不能代表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也不能说“家长什么时候能亲自将安全套放进孩子(12~15岁)的书包里,就算进入了性文明时代。”这样的性文明,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可以试想,成天装个安全套背在书包里,本来没事,也会弄出个事情来。他们会由此及彼地产生许多联想,学习不分心才怪。所以,我要对段局长的建议在中国的可行性提出质疑。
李春平小说连接:
http://vip.book.sina.com.cn/book/index_46339.html
http://vip.book.sina.com.cn/book/index_72333.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