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陕西日报》“平心看奥运”
专栏日记的说明
本来,我暑假的工作安排是修改一部长篇小说,此前,出版社和一家杂志社就多次督促,我答应他们在九月份一定交稿子,争取年内上市。但是,奥运会的到来改变了我的计划。
大约是八月二日晚上十一点,陕西日报文艺部负责人给我打电话说,希望我能在奥运会期间开个个人专栏,专栏就是“名家看台”一类。我问文章多长,他说每天写一千多字,要天天见报。我又问有哪些人,他说同时约请了四个人,陈忠实,贾平凹,肖云儒,和我。贾平凹和陈忠实以前都开过类似专栏,这次请贾平凹题字(就是“奥运大典”四字)。陈老师,肖老师和我写文章。我很愉快地答应了下来。第二天,又接到体育部记者的电话,说是陈老师可能写不成,忙着在外地,就只剩下肖老师和我了。当晚要确定专栏名称,首先否定了“名家看台”这个俗词。我的意见是根据我和肖云儒老师的名字来起专栏名,我提出我的专栏就叫“平心看奥运”,肖云儒的专栏就叫“儒者说奥运”。又过了两天,记者来电称,肖老师自己起了一个名字,叫“奥运论语”,我的“平心看奥运”就不变了。我还提出,我按日记来写,比较随意一些。对方说可以。
接下来的问题是,陕西日报一时找不到画人物肖像的画家,时间又紧,于是打电话给我,问我能不能找个画家把肖老师和我的肖像画出来,专栏要用,还要加上作者的签名手迹。当时下午我找到安康学院艺术的邢中桂老师,用我们的照片画了我和肖老师的肖像。把肖像传到陕西日报之后,有记者说:“李老师,你把画老了,把肖老师画年轻了!”时间匆忙,来不及修改了。我的签名是在别人家里匆匆忙忙写的,有些歪歪扭扭,拍得有些虚,也只能那样了。
我是个不懂体育的,接这个活,非常累,重要的不是写文章,而是要学习。我是逼上梁山。不过,第二篇过后,就基本上顺手了。常常在看新闻时,突然冒出一个想法来。头两天,陕西日报的编辑总在晚上给我来电话,沟通情况,因为两个专栏同时着,每天一篇,害怕我和肖云儒老师的文章内容重复了。所好的是,我们从来就没有重复过。各自的思路是不同的。
半月来,陕西日报文体部的编辑记者都是通宵达旦工作,非常辛苦。我传去的稿子几乎一字不动地发表,截止现在,发表的16篇文章里,我没有发现改动过一个字。我写错了的字,也出现在上面。因此出现了一些校对上的小问题。不过,这些小问题不要紧,能看懂的。其实这是我的不对,是我草率了,发稿时没有发现错别字。将来我在文章结集时,会一一改正过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