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日吃面

(2019-03-20 10:46:36)
标签:

情感

生日吃面

 

有一首歌《儿时》,歌中唱道:“姥姥又纳鞋坐院坝……放学路打闹嬉嬉哈……我们就一天天长大……甜梦中大白兔黏牙……”

我的儿时正值“玻璃珠铁盒英雄卡”的年代,上海产大白兔奶糖绝对是很难吃到的,“甜梦中大白兔黏牙”写出了那时我们甜美的梦。那时,父亲在五七干校,母亲每天上班早出晚归,我的大部分时间是跟着姥姥、姥爷度过的。姥姥虽然没上过学,但明事理、讲仁爱,勤俭、慈悲。在那个物质极端匮乏,买东西除了要付钱,还要支付各种“票”的年代,姥姥不仅把这个家打理的井井有条,还会攒下些许现金、肉票和粮票等,贴补亲戚、接济邻里。

现在的年轻人一定不相信,那个年代是很难买到挂面的。我过生日吃的面几乎都是姥姥用床底下小面缸里珍藏的“精粉”自己擀的。做面有技巧,和面讲究盆净、手净,擀的面皮要求厚薄均匀,切出来的面条要粗细合适、一致。姥姥会先在一个陶瓷盆中和面,省上一会后,把面拿到一个大面板上,将厚的面团擀开些,再将面饼逐渐裹在一根长长的擀面杖上反复擀、推、拉、压。这是技术活,力道要适中,撒的干面要均匀、适量。面饼擀成的薄薄的、均匀的大面片要一正一反折成适合刀切的一摞,用刀仔细地切成宽窄一致的面条,之后将切好的面条抖散,放在盖帘上等着下锅。坐在饭桌前,眼巴巴地看着姥姥帮我在刚挑出锅、热气腾腾的一大碗手擀面里拌上鸡蛋酱,再小心地向碗中滴上几滴香油,我的口水早就止不住了。迫不及待地接过姥姥递过来的大碗,我总是急三火四地把长长的面条反复从碗里高高挑起、放下几次,稍稍晾凉后,呼噜呼噜狼吞虎咽地将面条吞进肚子,那种心满意足的舒服,是我难忘的童年记忆之一。

上周日是我56岁生日,中午吃面。牛肉、虾仁、豌豆、香菇、木耳、鸡蛋混搭制卤,切好的黄瓜丝、焯好的西洋菜、切碎的香菜和青蒜为配菜,相比之下,比儿时拌进面里的鸡蛋酱和几滴香油不知丰富了多少、有营养了多少,自动制面机里自动“吐出来”的面条也比姥姥做的手擀面方便、省事得太多太多。但是,五十多年前吃姥姥做的手擀面的那种感觉却完完全全消失了。就像今天的社会,虽然绚烂堂皇,却少了许多诚恳的人情味和朴实的真诚。

姥姥已经去世四十多年了,斜阳中热气腾腾的厨房里,一个驼背的小脚老太太,系着一个大围裙,为我操持生日面的那个剪影,已成一个朦胧的图画永远固定在我心里。菜码再好、再有营养,面条机再方便、再智能,也无法赶上记忆中姥姥手擀面的味道,那是一种纯真清澈的幸福味道。

端着碗,我离开餐桌,一个人默默走到阳台的阳光里,闭上眼睛,长呼一口气,抑制着流泪的冲动:姥姥,我想你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祥瑞,祥瑞
后一篇:闹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