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腾的休息日

标签:
生活图片杂谈 |
半个多月前,外地一位先生让我帮他在北京了解一下“爱丽舍”手动豪华版的价格,一周前,我十多年的“老哥们”都市高尔夫大白天在二环辅路上被一个毛头小伙子生生追尾追成了两厢!这车国内没件啊,据说维修需要两个月,两个月后“老哥们”出院也一定元气大伤不再如从前了,十多年啦,呜呜......
没辙,我开始为朋友、为自己选车、买车。
原以为买车本应该简单的就像买白菜,不成想其中的道道还真多,颇有些要斗智斗勇的味道。咳咳,干啥都不容易。
有车名、有车型、有颜色,如此强的针对性,为朋友询车应该简单吧,网上了解、电话沟通、现场询问应该完全可以解决问题啦拉吧,其实不然。网上的车款信息往往水分极大,电话沟通也常常被认为是“暗访”而得不到有用的信息,到现场也没有“上帝”的感受,只有上当的感觉。
外地来京买车主要看中的是价格便宜,否则就没有折腾的意思了,但网上有诱惑力的价格,往往是业内所谓“车虫”给出的价格,据说,有许多办法可以坑买主的钱,实在没底,更别说在这种名下买车了。4S店的价格比车虫的高,但塌实不少,但外地客户来京买车、上外地牌,北京的4S店不给更多优惠,据说原因是行规有要求,不可异地窜货,实际上还有一个原因,外地用户只提裸车,店家无法在装饰、保险上赚钱而补贴优惠车价后出现的利润减少。
了解来了解去,发现费辛苦外地跑一趟并不一定比当地买车便宜多少。回电给朋友,全当来京小游更好。理想与现实相去颇远,便宜并没有更多好赚。
我买车也费了许多周折,朋友们也热心的出了许多主意。从逍客、锐志到RAV4、凯美瑞,都不错、但都小有不尽人意,更好的车有,也能看的上,不过价格没看上,哈哈。
这许多年来开过许多车,想来想去,开车就是代步,完全没有面子的成分,远足也从没有开着车跋山涉水。于是,自己定了原则,鉴于没有潇洒的心思、时间和精力,代步与潇洒之间还是选择代步,所以,首先免了城市CRV,再去了六缸的锐志,最后选了凯美瑞。
选车除了看用途还要考虑以后的维护等费用。
买车砍价是真的,尽管不习惯,不过不砍就损失辛苦钱。
别相信已经请示了经理之类的话,买的永远比买的精。
事先了解好保险价格,这里的水不浅。
最好要求直接降低车价,相应也可以减少税款。
把所谓送的汽车装饰等等折成车价,装饰完全可以以后再说。
最后,如果单单考虑钱的因素,那么,打车永远比买车值。
难得的休息日就这样被折腾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