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西一瞥

标签:
图片休闲生活杂谈 |
从合肥向西南走高速然后转山路就到了皖南的国家级贫困县岳西,尽管现在的路好走,从省城到这儿也要几个小时,关键是山路难行,山里的“低等级路”是不允许晚间行车的,可见山路之残险。
据说,岳西名字的由来是因为这个地区在天柱山以西,而天柱山过去曾被称作南岳。到岳西不容易,如果不是有事儿很难一来。大家婉谢了“地主”们邀去天柱山风景区一转的热情推荐,只是顺路坐了竹筏顺流而下,免了山路乘车的一段颠簸。我没顺水推舟,一个人与司机开了面包车沿土路到了下游的菖蒲镇毛坂村等他们。
大山深处的毛坂村是一个自然村,人口不多,这里能见到的村民多老人、妇女和孩子,壮劳力都打工去了。电是二十年前通的,水是自己从山上引下来的泉水,当地烧柴要去山里砍,由于不是旅游区,居民纯朴,空气清新,满眼自然没有雕琢。
这里是大别山区的腹地、革命老区,交通不便,没有什么支柱产业,都是自己自足的农耕。由于是山区,土地资源贫瘠,房前屋后的小片山地多种油菜、茶树和少许粮食,自家多散养鸡、鸭、猪,解决蛋肉问题。当地语言口音浓重,据说这里不同县的口音也不一样,一旦说快了,两县之间也未必全听明白,我在这儿的交流大多靠猜加上动作。
据说,每到春暖花开后,当地人都可寻着山上飘出的幽香找到一簇簇野生兰草,这种兰花样子不一定好看,但香气最佳。
城里人向往自然多属于“尝鲜”级的,用不了一个月,又要思念城市,就像《甲方乙方》中把全村的鸡都吃光的那个伙计。问了老乡,这里没有外地人住过。
拿出相机拍照,留下地址,准备回来洗了给他们寄回去,让他们也记住今天的样子和今天的笑容。给我写地址的纸条用的是孩子写数学作业题的草纸,除了X、Y和“根号”,还有平面几何的草图,桌子上杂乱堆着许多翻黑、卷边的教辅,教材被孩子拿走上学了,不知道是什么版本。
匆匆的路过成了春天的一瞥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