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居然和同学组成“抵制二胎团”

分类: 情感门诊 |
读者来信:
最近有件事让我很寒心,也很害怕。我儿子上小学四年级,一直是班里的三好学生,品学兼优,被很多老师表扬,每次我去学校都是被其他家长羡慕的。可是最近他居然和班里其他同学抱团抵制父母生二胎。事情是这样的,我今年过年回家时,双方父母都希望我们再生一个,有个伴,以后儿子的压力没那么大。而我们也觉得再生一个可以,如果要再生就得尽快了,我和老公年纪都不小了,以后养育孩子会更加吃力。所以我们今年就一直在调养身体,健身,打算十一月左右怀孕,明年夏天就可以生了。我们很认真地跟儿子沟通这个事,我们说生个弟弟妹妹我们依然爱他,而他又会多个伴。可是他想都不想就拒绝,我们就只当他任性,慢慢地跟他沟通就好了。所以我们每天都放电视里的二胎综艺节目看,让他知道弟弟妹妹是很可爱的。可他还是不同意,更让我震惊的是,他是班长,居然组织了八名同学组成了“抵制父母生二胎团体”,他写了一封信给他的班主任,叫那八名同学都牵名,坚决抵制二胎。他班主任叫我们去开家长会时,我真是无地自容。儿子一脸的坚决,就是不允许我们生,他说:“生了这个家就负担重,现在你们养我一个都养不好,这不给我买,那不给我买,你看别人家条件好的都买了。要是再生个弟弟妹妹,我就更想不到我的星迹迷航机器人了。”从儿子如小大人的诉说中,我感觉他怎么,没有分享精神,二胎我可以不生,但他这种行为,我很伤心。我觉得我培养失败了……怎么办才好?
亲子沟通中的语言艺术很重要。如果缺乏语言艺术,沟通有时还会起反作用。
如果是孩子非常担心的事情,家长可以给孩子适当的保证。比如离婚之后,孩子非常担心离开的父母不再关心自己,这个时候,父母对孩子保证,说:我们一定还会像原来一样爱你,不会让你受半点委屈。这种保证是必须的。可是,如果孩子根本没有意识到某种问题,父母偏偏要在某种问题上做某种保证,其实就是在给孩子制造问题了。你说:“我们很认真地跟儿子沟通这个事,我们说生个弟弟妹妹我们依然爱他。”这就是典型的给孩子制造问题,无端地引起孩子的紧张。这样的沟通,就是起反作用的沟通。
那么,父母是不是应该只说给他生个弟弟(或妹妹)的好处呢?如果孩子问起来,这个好处可以说一说;如果孩子不问,根本就不需要说。原因很简单。小学四年级的孩子,特别是接触了互联网海量信息的孩子,思维已经不再那么幼稚,已经开始意识到任何事物都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如果你们所认为的“利”在他所认为的“弊”面前,显得无足轻重,会怎么样呢?当然是不屑一顾啊!甚至会非常反感,认为你们是在掩盖不利的一面,是欲盖弥彰。这样的沟通,不就又起反作用了吗?而孩子后面的所作所为,也证明了这一点。
孩子已经对你们生二胎的计划很反感了,你们却没有意识到,还在孩子的面前不断提及二胎的事情。这就令孩子有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感觉了。这就是出现“抵制二胎团”的心理原因。简言之,是家长错误的沟通方式导致了孩子的反感,而“抵制二胎团”就是这种反感的结果。当然,这反感之中还附带着之前的一些负面情绪。而之前的负面情绪也是亲子沟通不良造成的。“星迹迷航机器人”为什么没给孩子买?当时是怎么沟通的?孩子为什么会对父母有如此大的负面情绪?如果孩子仅仅是在“星迹迷航机器人”这件事情上对父母不满,他怎么会将父母的抚养能力都彻底否定掉?是孩子过于情绪化吗?一个情绪化严重的孩子怎么可能品学兼优呢?应该是父母平时对孩子的内心过于忽视吧?
这样看来,与其说孩子对父母生二胎很反感,还不如说孩子对父母的沟通方式很反感。而这种反感的根源就在于父母对孩子内心的忽视,在于平时沟通的缺乏。
如果父母经过权衡,觉得自己无论是在经济条件方面,还是在心理承受能力方面都已经做好了准备,就大胆地去生,不要在自己犹豫不决的时候去征求孩子的意见。刻意地去征求孩子关于生二胎的意见,并不是真正的亲子平等,而是父母缺乏主见的表现,还有可能破坏亲子关系的和谐。
另外,我们一定要注意到非语言沟通在亲子沟通中的重要性。生二胎难道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既然如此,在沟通的时候,父母为什么显得很“认真”?这“认真”不就是紧张吗?父母都紧张了,一个孩子能不紧张吗?语言沟通的目的是消除孩子的紧张,而你的非语言沟通却增加了孩子的紧张。这样的亲子沟通能不失败吗?所以,父母和孩子在谈论生二胎时,一定要轻松点,幽默点,快乐点!就让快乐和幽默来化解孩子心中所有的担忧吧!至于孩子组织的那个“抵制二胎团”,其实是孩子在用一种另类的方式和父母沟通呢!
(原载《今日女报》情感门诊)
博主新书《情商高一点,幸福多一点:婚恋中的情商训练法则》连续多次荣登当当网、亚马逊、京东网热销书排行榜!购书请点击:当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