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6全国高考下水作文:家长的“三境界”

(2016-06-08 08:00:00)
标签:

教育

分类: 亲子教育

 今天,是高考第一天,我在微信圈里看到了两幅图片。

第一幅,是“2016全国高考作文”的漫画。漫画的内容是这样的:第一个孩子(从情节上看,应该是小学生)第一次考了100分,被家长亲了一下;第二次考了98分被家长打了一耳光。第二个孩子第一次考了55分,不及格,被家长打了一耳光;第二次考了61分,刚好及格,被家长亲了一下。

2016全国高考下水作文:家长的“三境界”

第二幅,是两个男孩的“高考倒计时”照片。其中一个是带着尿不湿的婴儿,另一个是小学生。两个孩子面朝下,并排睡在床上。他们的背上都覆盖着一张白纸。婴儿背上的白纸上写的是:“加油,距离高考还有6390天。”小学生背上的白纸上写的是:“加油,距离高考还有4380天。”

2016全国高考下水作文:家长的“三境界”

很有意思的是:这第二幅照片正好可以成为第一幅漫画的注解。这是巧合吗?

在我看来,家长面对孩子有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艺术的,审美的境界。面对孩子,无论他(她)是天生愚钝,还是天资过人,都是上帝所赐,都是大自然的杰作,是不可复制的艺术品。所不同的是,有的孩子是一件非常精美的艺术品,而有的孩子是一件充满缺陷的艺术品。虽然自己的孩子充满了缺陷,作为父母,还是会发现孩子独特的美,欣赏到别人所欣赏不到的美。在父母欣赏的目光下成长的孩子,不管他最终是成为农民,还是成为工人,抑或是成为艺术家、科学家、商人、政客,他(她)都是幸福的。父母有了这种的目光,无论其多么卑微,多么贫穷,都是孩子一生幸福的源泉!

第二种境界,是功利的境界。“功利”与“艺术”是相反的。有功利则无艺术,要艺术则必须抛弃功利。有的人,从小在功利的环境中成长,没有受到艺术的熏陶(或者说,艺术的天赋被功利的社会所扼杀),他(她)便无法达到艺术的境界,而只能在功利的世界中“戚戚”又“汲汲”了。所幸运的是,有的人,虽然失去了艺术的境界,但是,他们还没有失去自我,没有失去理性,因此,他们的功利之心还是有理性的功利,是有控制的功利。

可悲的是父母面对孩子的第三种境界,是那种失去理性,失去控制的功利之心。

作为父母,希望孩子考高分,便是典型的功利之心。这种功利之心,只要不失去控制,不失去理性,就不算太糟糕。而如果失去了控制,失去了理性,那就糟糕透顶了。

2016全国高考下水作文:家长的“三境界”

孩子考了一百分,家长高兴一下,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可是,高兴之后,家长还应该回归最基本的理性。这理性就是:考了一百分,对于一个小学生而言,就已经到了顶点了。到了顶点之后,就没有再上升的空间了。然后再有点下降,就是自然法则,谁也无法避免。因此,家长在高兴之余,就应该在心里对自己说:下次孩子的成绩有所下降,我应该先有所准备啊!这就是有理性,有控制的功利之心。而幻想孩子的成绩一直往上冲,冲到顶点之后永远不下来的想法,便是非理性的,失去控制的功利之心。孩子仅仅是从100分降到了98分,本质上,成绩并没有什么下降,家长就一巴掌打过去。这样的家长,已经完全被功利之心所吞噬。

孩子考试不及格,家长心里不好受,有了批评孩子之心,体现的是极为普遍的功利之心,并不算糟糕。糟糕的是,家长忘记了孩子内心的痛苦,忘记了孩子的学习是为自己,而不是为家长,忘记了批评孩子还有许多理性的方式,而仅仅依赖于发泄情绪的方式。一个巴掌打过去,多爽啊!多解恨啊!可这瞬间的“爽”,可能要孩子用一辈子的“痛”来偿还!虽然有报道说,某个父亲一巴掌就把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打到了国外,最后还学成回国了,但是,我是不相信这个巴掌的神奇力量的。孩子成才,可能是事实,但是,孩子内心的阴影也是事实啊!孩子是因为一巴掌到了国外,但是,孩子成才的根本原因绝不是这一巴掌,而是父母在背后无数个白天和夜晚默默的付出啊!我曾经在一本书中写道:父母体罚孩子是“取款”,父母对孩子的爱和付出是“存款”。有的父母打了孩子,孩子并没有出什么问题,还给了父母一个惊喜,那一定是父母爱的“存款”很多,没有因为爱的“存款”减少而出现危机。

2016全国高考下水作文:家长的“三境界”
孩子考差了,就是一巴掌。这就是典型的功利之心,是情绪化的行为,是非理性的教育方式。而当孩子的考试分数有所提高的时候,就给予表扬,也不管孩子是真进步,还是假进步,同样是情绪化,极端功利化的行为。其实,对于小学生而言,55分和61分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有时,因为试卷难易的不同,取得61分的成绩可能比55分的成绩还差一些呢!这也就难怪有学生说,他们的考试成绩不过是家长的面子而已。也就是说:孩子拼命学习取得一个好成绩不过是为了安慰一下父母焦虑不堪的心啊!

是的,父母那失去控制,失去理智的功利之心,其实就是焦虑心态的表达!而这焦虑心态,在两个男孩“高考倒计时”的照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父母的生存焦虑,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就强行施加到了孩子身上,并伴随孩子的一生,然后一代一代恶性循环下去。从这幅照片中,我看到的是某些家庭的悲哀!

                                                                                                   2016年6月7日晚草就

                                               2016全国高考下水作文:家长的“三境界”

     博主原创家教书,将枯燥乏味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变成超级轻松、100%应用的教养小技巧,让非满分的孩子和非满分的父母一起创造出100分的家庭!购书请点击:

                                  当当网    亚马逊    京东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