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问:有家长说,孩子上大学后,放暑假每天早上起床很晚,下午上两三个小时的网,原来爱运动现在也不爱运动,家长教育,孩子认为是啰嗦。
上大学后孩子为何变了一个人?如何教育好正在暑期的大学生?
还有家长反映,孩子在初高中时非常喜欢乒乓球等运动,但现在如何劝都不愿出门,对乒乓球也不感兴趣,想带他出去玩也不愿意。
肖军咨询师答复: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澄清一个事实:孩子究竟是上了大学之后,在大学就是这样的精神状态?还是在大学精神状态不错,仅仅是放暑假回到家里之后才这样?
如果是前者,可能是孩子在大学没有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因此而懈怠。在学校都很松懈,放了暑假回到家里,也就很难充实起来了。如果在大学的生活很充实,仅仅是暑假回到家里有些散漫,那么,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解决的方法也很多。比如让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出去旅游,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等。总之,要想办法让孩子走出去,去做一些对身心有益的事情,不要整天宅在家里。孩子在大学里的精神状态是好是坏,家长鞭长莫及,无能为力。孩子在家里的状态,家长还是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的。除了上面提到的暑假生活方式上的指导,家长还应该保持一颗乐观的开放的心态,用平等的态度来和孩子相处。不要啰嗦,因为啰嗦往往是无能为力与焦虑的体现;也不要总拿以前的事情和现在比,因为孩子早就不是从前的孩子了。当然,也可能家长并没有啰嗦,而是孩子的心态有问题,是孩子没有完全走出青春叛逆期。如果是这样的话,就更应该适当改变一下孩子目前的生活状态了。
孩子上了大学还没有走出青春叛逆期,还像中学生一样和父母顶嘴,过于任性,不能平静地和父母交流,可能跟孩子的性格不够成熟有关,也可能是因为中学时期父母过多干涉孩子,过分压抑孩子,以至于孩子的叛逆期出现了延后现象。如果是这种情况,家长就特别需要有耐心。当孩子出现情绪化反应的时候,家长不要和孩子一样情绪化。家长要能保持冷静。这里还要指出的是:有耐心绝不是纵容孩子,而是要严格要求孩子。比如:暑假最基本的作息,孩子就必须遵守,是不能乱来的,不能任由他想睡到什么时候就睡到什么时候,想玩通宵就玩通宵。当然,特殊情况除外。长期宅在家里的孩子,一定要让他走出去。只要不是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孩子想做什么就尊重他的意愿好了。孩子对乒乓球不感兴趣了,没事。他一定还会有别的感兴趣的事情。只要他愿意做,家长就支持。他不愿意和家长一起出去玩,那就让他和同学一起出去玩。就算他也不愿和同学出去玩,那就让他一个人跟着旅行社出去旅游,也是可以的。
绝大多数大学生都已经是成人了,一般都不需要父母的说教了。大学生最需要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因此,大学生在暑假,最好的方式是让他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去体验,去感悟,去寻找自己的人生支点。除了参加学校、社区以及社会团体组织的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家长自己也可以动用自己的社会资源,让孩子到他所感兴趣的工作岗位上历练一下。哪怕就是去某个小店里打打杂也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因为这关系到孩子的社会化进程,关系到孩子将来的职业生涯,还可以促进孩子的心智更加成熟。
具体采访内容见《荆门晚报》2015年8月4号:
http://paper.jmnews.cn/jmwb/html/2015-08/04/content_362883.htm
*《小学生心理日记解析》《中学生心理日记解析》系列丛书再版上市了,各大网上书店有售*
婚恋及亲子教育咨询通道 (来信必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