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哪些夫妻最需要“相敬如宾”?

(2012-05-21 06:16:25)
标签:

晋国

宋体

为婚姻立界线

情感交流

夫妻之间

情感

分类: 婚恋心理

相敬如宾说的是春秋时一个叫邓缺的人在田里除草,他的妻子把午饭送到田头,十分恭敬地跪现在丈夫面前,郤缺连忙接住,频致谢意。夫妻俩相互尊重,饭虽粗陋,倒也吃得有滋有味。

此情此景,感动了路过此地的晋国大夫臼季,一番攀谈,认为郤缺是治国之才,极力举荐他为下军大夫,后来郤缺立大功,升为卿大夫。

后来,“相敬如宾”就成为儒家社会中的最高婚姻境界。

随着中国进入信息社会,传统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在不断地被否定,又被肯定,甚至被膜顶崇拜。对于“相敬如宾”的婚姻模式也不断被人否定,又开始被少部分人肯定——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被肯定。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待“相敬如宾”的婚姻模式?这种婚姻模式在现代婚姻中究竟还有没有意义?有什么意义?

婚姻是两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在身体与心灵层面最大程度的融合。夫妻两人适当适时地“相敬如宾”,并不会影响夫妻心灵与身体的最大融合,相反会有益于这种融合。但是,如果时刻都“相敬如宾”,过分“相敬如宾”,夫妻之间的情感交流就会受到阻碍甚至丧失殆尽!记得,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曾在一篇小说中写到一个细节:女主人公忽然对男主人称“您”起来。这让男主人公十分愤怒——这分明就是拉开夫妻距离的表现,是爱逐渐消失的表现!而事实也确实如此.

过分“相敬如宾”会存在着情感交流的问题,而完全失去“相敬如宾”又存在着界限消失的问题。一旦夫妻之间的心理界线消失,婚姻就会面临危机。美国克劳德博士与汤森德博士合著的《为婚姻立界线》一书提出了婚姻中应用界线的十律。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定律就是“尊重律”——就是要在学会适当的“相敬如宾”。

所以,对于不同的夫妻来说,“相敬如宾”的意义是不同的。对于那些情感交流太少,甚至连吵架都成为一种奢望的夫妻来说,“相敬如宾”就是灾难!而对那些失去界线的夫妻(比如那些经常为一点小事而争吵不断的夫妻、那些经常打探配偶隐私甚至公开索要配偶QQ密码的人、那种过分干涉配偶自由或者过分依赖对方的人、那些在配偶面前口无遮拦喋喋不休把配偶当出气筒的人)来说,“相敬如宾”很可能是他们走出婚姻困境的唯一希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