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西和宋体情结亲子杂谈 |
分类: 恋爱心理 |
肖老师帮帮我吧,我的生活快散了。
我父母在我十一岁时离婚,我一直很敬重我母亲,认为责任在我爸,而后她又离了三次婚,我依然没勇气认为责任在她,虽然后来才发现她真的是一个好强的女人,所以当我确定了心中的男友,我就急匆匆的把她从老家接到了深圳,然后还订了海边的酒店,带她去海边游泳,吃海鲜,我心里以为自己是成功了,一边是至亲的妈妈,一边是至爱的未来老公,还以为家庭破碎的噩梦从此终结,谁知才刚开始,当她买了一件鲜艳又性感的泳装穿在身上挑逗的站在我们面前,我才发现,她皮肤很白,她的身材保持得很好,用徐娘半老来形容她还贬低了,我隐隐觉得自己错误估计了形势,但我不敢想也不愿去想,包括后来她很明显表现出对我的妒意对男友很主动的挑逗我还是不愿面对,有一天半夜,男友借上厕所出去了半个小时,我明明醒著却不敢也不愿出去看,那是我最敬重的母亲啊,
肖军咨询师回复:
你母亲是真的情敌,还是假想的情敌?这是必须认真加以区别的。
由于你提供的信息有限,我并不能断定,但还是可以给你一点参考意见的。
首先,你要想一想,你是不是过分敏感。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你可以试着问一问与你和母亲没有什么利害关系、情感纠葛的,比较了解你母亲且比较淡定的旁人,看他们的感受是否和你一致。如果旁人的感受与你的感受出入太大,就可能是你自己的问题了。
其次,你要反思自己是不是一直存在着“亲子三角关系情结”。精神分析学派中所说的“亲子三角关系”,指的是父母与孩子三者之间可能产生的特殊情感或联盟关系。父母除了喜爱自己所生的孩子,有时另有一种潜在心理,对异性子女格外地喜爱或偏袒,并在无意识中形成某种联盟。如母亲疼爱儿子,父亲偏袒女儿。
性蕾期(3岁左右)的儿童因为懂得了两性的区别,开始对异性父母眷恋,对同性父母嫉恨,其间充满复杂的矛盾和冲突,儿童会体验到俄底普斯(恋母)情结和厄勒克特拉(恋父)情结,这种情结更具性的意义,不过它只是心理上的性爱而非生理上的性爱。
由于在无意识层面存在着父母对异性子女的偏爱以及子女对异性父母的迷恋,亲子三角关系就会有发生扭曲的可能。
值得庆幸的是,一般来说,孩子在进入 6 至 11 岁的同性期后,因为开始和同性的父母亲近并向同性的父母认同,亲子三角的问题会自动消除。而少数的孩子由于各种原因其性心理一直停留在性蕾期,而长大后,恋爱与婚姻往往会不自觉地成为亲子三角关系情结的延续。
你的父母在11岁的时候离婚。这就表示,在此之前的几年中,他们很可能是在矛盾与冲突中生活。而这个期间正好是你进入同性期,需要向母亲认同的时期。父母的矛盾冲突很可能阻碍了你的心理认同,你也就一直未能在心理上走出“亲子三角关系情结”。这样,当你面对男友和母亲的时候,“亲子三角关系情结”就会自然而然地出现了。
如果不是你过分敏感的话,你就需要和母亲进行沟通,并找出解决的办法;如果是你过分敏感,则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