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年之痒”中酝酿婚姻新高潮
(2010-04-23 13:08:33)
标签:
婚姻性七年之痒低潮杂谈 |
分类: 婚恋心理 |
感情如潮水。
恋爱之前那漫长的青涩时光是情感暗流不断酝酿积累的过程,而恋爱时的海誓山盟海枯石乱则是积累之后的自然迸发,是情感的高潮,而高潮之后必然会恢复到原来的低潮状态,这就是所谓的“七年之痒”的状态了。在这个相对平静的状态中,有的人不愿意接受这个状态,就会以“出轨”的方式掀起情感的浪花,有的则会接受这个状态,并用心迎接下一个情感高潮的到来。
有人能在“七年之痒”中获得幸福,那是因为他们能接受平淡对于婚姻感情的意义,是因为他们能找到在平淡中酝酿不平淡的方式;有人无法在“七年之痒”中感受幸福,他们以为情感的高潮完全来源于外界的刺激,因而不断寻求外界的刺激,而忽视了感情高潮最主要的来源——自身。这就是为什么有人会不断离婚的缘故。
那么,在“七年之痒”中,我们该如何积累情感以迎接下一个婚姻高潮呢?
1、为自己寻找新动力。有时,我们的婚姻乏味是因为我们的生活太乏味。婚姻问题往往是我们生活问题的替罪羊。有的人在一个单位,一辈子做着一项单调的工作,毫无创新和变化。这样的人,即使他(她)的配偶或美比貂禅,或帅超潘安,他(她)也会在婚姻中奇“痒”无比!
2、为婚姻寻找新情趣。婚姻进入低潮是客观规律,我们无法阻挡。但低潮期也有低潮期的情调。只要我们不用高潮期的境界来要求低潮期,只要我们不用高潮期的方式来应对低潮期,我们就一定等找到属于低潮期的特有情调。比如,在高潮期我们会给自己的心上人许多电话问候,给配偶许多惊喜、许多甜言蜜语。低潮期呢?电话可以少一些,甜言蜜语可以少一些,但早上为配偶挤一点牙膏,晚上为配偶烧一点热水之类的小事则要多一些。再比如,以前的情趣是花前小夜曲,现在的情趣能不能改为厨房锅碗瓢盆交响曲?等等
3、为感情腾出新空间。许多婚姻在束缚与反束缚中走向灭亡,于是许多人提出要给对方留有空间。其实应该先给自己留有空间,在婚外保持正常的朋友圈子,不要将婚姻作为自己唯一的精神寄托。在交往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智慧,不断调整自己,适应婚姻。
4、为夫妻寻找新目标。为什么很多夫妻在厌倦了自己婚姻的同时,还极力维护自己的婚姻,很多情况都取决于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培养自己的孩子。正是培养孩子这个共同的目标把他们联系在一起,并让他们忽略了婚姻的不足。培养孩子是夫妻之间一个很重要的共同目标,但绝不是唯一的目标。如果能寻找到更多的夫妻共同目标,婚姻的地基就会更稳固,婚姻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并进入新的高潮期的机会就会增多。现实婚姻中,很多夫妻除了孩子这个共同目标之外,就没有任何共同的目标,有的甚至连培养孩子的目标都很难统一。这样的夫妻在生活中大多是平行线的关系。平行的时间久了,很可能会因为彼此的厌倦而分道扬镳。
也许,有的人在恋爱时无法找到高潮体验是因为他(她)过早进入恋爱,缺乏必要的恋爱铺垫和足够的情感积累所致。同样的一种可能是,有的人进入婚姻之后再也无法找到情感的高潮则是他(她)不能忍受暂时的低潮,因而无法为下一个高潮的到来做铺垫和积累所致。
高潮之后是低潮,低潮之后才有高潮。这是万事万物铁的规律,婚姻也不例外。惟有接受规律,才能利用规律。惟有接受“七年之痒”的低潮现实,才能创造新的婚姻高潮!
附:“七年之痒”溯源:
“七年之痒”是个舶来词,意思是说,结婚久了,新鲜感就会丧失。从充满浪漫的恋爱到实实在在的婚姻,在平淡的朝夕相处中,彼此太熟悉了,恋爱时掩饰的缺点或双方在理念上的不同此时都已经充分地暴露出来。于是,情感的“疲惫”或厌倦就使婚姻进入了“瓶颈”。如果无法选择有效的方法通过这一“瓶颈”,婚姻就会终结。
由于美国性感女星玛丽莲梦露在1955年主演过一部电影《七年之痒》,英文名称:The Seven Year Itch,剧情就是以此为主题,随着电影的卖座,七年之痒也成了外遇的代名词,并衍生而成为西方的谚语。现在,此谚语已广泛用于中文当中,甚至比它的起源(电影《七年之痒》)更为华人所熟知。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谁也没有听说过“七年之痒”这个词。即使有已婚者偷情了,他(她)也绝不会想到这是“七年之痒”的错!